我很早就想去蔺家河看一看蔺相如故里,但上班很忙,几次都没有去成,今天是星期天,午后我骑上自行车沿邯武公路一直到林村,过霍北后向南便到了目的地蔺家河。蔺家河村子不大,村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问村里人方知这是“蔺家河”。又问蔺相如故居在哪里却无人知道。我推着自行车边问边向西走,不一会儿便到了村西头,见路北有一座很气派的古老大庄院,我认为这就是蔺相如故居,便进院欣赏,这时从西边来一老者,问他这是不是蔺相如故居,他说不是。他见我还想问他什么,所以他就和我一起坐在该大院街门里的石头上,向我介绍了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对于蔺相如的情况他也只知大概。通过互相问答,我知道了他姓王,是该村的名门望族,这一大院是他祖上留下的“王家大院”。
夏日天长,听完老王概述之后,便和他握手言别,骑上自行车,踏上了回家之路。第二天上班后,我又翻阅了有关资料,补充成章,作为历史资料而留存。
蔺相如的名字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他是哪里人呢?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实际上他就是咱们邯郸蔺家河村人。为什么叫蔺家河村呢?据《方舆纪要》中说,渚河支流有二,其一,源于堵山,(在紫山之南,因山连如堵而得名,现已不存在),流经县西二十五里向东北流,因为此河经蔺姓村而过,故称“蔺家河”;另一条支流自县西三十里向东流,经阎姓村而过,故称“阎家河”。二水合流方为渚河。渚河经赵王城北向东十里至罗城头入滏阳河。
蔺家河村头原有一阁,阁楼门之上有“相如故里”四字(文革时被拆),在村口外有本村王致学立的一块字碑,该碑记述了蔺家河不寻常的历史。目前,蔺家河村人口近千,王姓是该村大户,村内有一处“王家大院”是该村最好的庄园,风格迥然。此外还有姓贾、陈、李、齐、杨、金、韩等,就是没有姓蔺的,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十六年)的一块“和氏璧”说起!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闻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赵王就派蔺相如持“壁”赴秦。这就有了蔺相如智勇双全、怒发冲冠完璧归赵的动人故事。完璧归赵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心中不满,便差使者告诉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借机复攻赵。相如随赵王去赴渑池。会上秦王饮酒酣,曰:“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无奈,赵王只好奏瑟。相如不愿使赵受辱,即命秦王曰:“赵王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敲瓦盆)。秦王怒,不许,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王和左右皆靡,只好击缻。为赵国争得了尊颜,回国后,封为上卿(丞相),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曰:“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居我上,且相如系溅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与廉颇争列。一日,相如出门,在大街上正好遇见廉颇,急命车夫躲进小巷,连让三次,廉颇自幸相如怕己。舍人也多有议论,说“相如怕廉颇。”而相如闻知便问:“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都道:“当然是秦王。”相如道:“既然是秦王厉害,我都不怕,何故怕廉将军呢?强秦之所以不敢犯赵,因我国有廉将军和我二人所在。如若我二人龙虎相斗,必有一伤,那时秦必乘机侵之,我国亡矣!我谦让廉将军为的是国家,自己私权又算什么?”廉颇闻知深感愧疚,便赤肉负荆,过府请罪。将相和好,为刎颈之交,共保赵邦,演绎出闻名遐迩的《将相和》经典故事。
两千多年过去了,历史名相蔺相如的名字却时代流传。早在公元前91年汉武帝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记载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该“列传”里的廉颇口中“且相如素溅人,吾羞。”可知相如出身于普通人家。据史料说:蔺家河的蔺姓人家,勤耕好学,民风淳朴,村史悠久。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生於斯。相如少时聪慧伶俐,博览群书,知识甚广。一日,教师对众学生出一题,要一笔写出一个有角有棱,四四方方的字来,众生无一人会写,唯相如提笔而就,是以“乙”字。后进了一位名叫缪贤的宦官府里做了一名门客。作为舍人才能无法显露,但是,是金子终究是要放光的,终有一天,因一个“和氏璧”出师秦国,“完璧归赵”,又以“渑池会上辱秦王”被升为赵相,又因与廉颇演绎了“将相和”而出名。他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多谋善辩,以大局为重,豁达大度,谦虚谨慎。并在太行山石鸡岭兴兵伐秦禁鸡鸣;在草市口斩狂徒为民除害;在曲阳城大战燕国血染沙滩等,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由于赵孝成王听信奸佞谗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使“长平一战”赵国惨败。赵国危在旦夕,他忧国忧民忧郁成疾,病魔缠身。相如便回故里蔺家河。临终前,将全家人唤至床前,留下遗言:“秦乃狼虫虎豹,赵国之弱,又有内奸小人,赵王轻信谗言,早晚被秦所吞。因我完璧归赵,渑池辱秦,秦对我恨之入骨,赵一旦而亡,秦必对蔺门斩草除根,故你们定要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公元前228年赵被秦所灭,蔺家之人皆逃他乡,隐姓埋名。据史料记载,蔺家后人多逃至河南安阳,磁州一带。在安阳水冶镇西南的渐平岗附近,有一个村名叫“相村”。明代将渐平岗改为太平岗至今。而在太平岗与相村之间有一“岗西村”,这里有蔺家祖坟,蔺家宗氏祠庙。现在,这里的蔺氏后裔还到宗庙拜祖,祖庙悬挂画有蔺相如彩画的布帛挂轴画像,以下排列有近百代世袭后人的名字。据说,当年蔺家人逃此定居后,就以蔺相如的“相”字作为村名,叫“相村”,安阳古称“相州”就是因此而得名。在磁县城里鼓楼西侧有一“蔺家胡同”,看来这里的蔺姓人家是相如之后。磁县的贾壁更是相如后裔之地,该村现有近八千口人,而80%以上全都姓蔺。这里也有蔺氏祖坟,家谱,祠堂宗庙。据说,当年相如“完璧归赵”时,赵王差使者化妆成商人,到此将“和氏璧”接回。之后,相如后人逃此定居建村,村名为“贾(商)璧”作为纪念。除以上两地之外,安阳的马家沟,彭城的蔺家庄,义井的山底村和大峪的蔺家沟等,都是相如后裔。另一方面,从蔺相如墓的分布来看,还有不少地方是相如的后裔。例如:曲阳县西南有东相如村和西相如村,这里有相如墓;山西古县的蔺河有蔺公墓;衡水县东北十里也有相如墓;涞水县有蔺家庄,庄有蔺相如墓;陕西华阴县也有一座蔺相如墓等等。这些蔺相如墓不可能是真的,据考古专家考证,邯郸市复兴区南城乡羌村(原磁县)的蔺相如墓才是真的。其它的相如墓可以说赵亡后,逃亡外地的相如后裔为纪念他们的先祖而建的“纪念塚”。蔺相如是一位历史名相,是人们所崇敬的英雄人物,他的后裔建塚纪念是他们为有这样的先祖而感到自豪。而今蔺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令这位“名相”在天之灵得到了安慰。
现在,邯郸市蔺家河村的村民,一户蔺氏后裔也没有,全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虽说村里的蔺姓不见了,可村名没有改,仍是“蔺家河”村。原先,村里人肩搭“相如故里”褡裢,不管走到天南海北,只要是到了蔺相如后裔的人家,都非常热情的招待邯郸老家来的亲人。同时,老家蔺家河村有事,都踊跃捐款捐物大力支持。例如在明代以前,村里修关帝庙,不管在哪里的蔺氏后人都积极捐款并在庙前铸有高1.23米,直径1米的大铁钟一口,钟上内外都铸有蔺姓捐资人名,可惜1958年大办钢铁时被炼了。村里人虽都不姓蔺,但都继承了蔺丞相的优良传统,待人真诚,至亲互爱,豁达大度,其情融和,令人可敬。多少年来,《将相和》的故事代代流传,并被搬上戏剧舞台,全国各个剧种都在演。京剧名家马连良、谭富英、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等都擅演。蔺相如是一位历史名相,是我们邯郸蔺家河的人,他的墓在邯郸的羌村,是我们邯郸的自豪和骄傲!
王景春
1998年6月2日
(农历戊寅年五月初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