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远程调控,进行购物、即时视频、办理业务。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战胜人类围棋大师的时代,我们和外在的世界似乎只是隔了一个互联网,而互联网+清明已经逐渐成为这个清明假期时尚的祭奠方式。清明时节,祭扫先人,寄托哀思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连清明祭扫都有新鲜事物了:一个是“网上祭扫”,网页上设置送花、鞠躬等按钮,鼠标一点就行了;一个是网络上出现了“代人扫墓”业务,扫墓过程通过视频全程直播,顾客还可通过视频来指挥。
不可否认,互联网+清明是随着时代浪潮产品,是市场需求催生的产物。俯瞰清明时节的各大公路,拥堵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大大小小的道路交通意外也随之产生。祭祀时的点香、烧纸、点蜡烛、放鞭炮也很容易引起火灾,造成空气污染。互联网+清明的方式通过网上献花、写信追思的新型模式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也可以低碳环保、绿色经济,身处不同地域的亲人通过网络便可以给先辈送上献花祭品,减少出行的压力,获得心理安慰。互联网+清明让你动动手指便可过上一个舒心环保的清明假期。不少的人认为互联网时代便捷的方式,尝试一下又何妨。
然而,互联网+清明真的可以替代传统的清明吗?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清明这个传统节日。清明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唐时代的清明节气氛围,唐代杜牧的著名的诗歌《清明》让我们窥视一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但是诗人孤身行路,触景伤怀,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在此可以看出,清明节是一个人们不辞万里都会赶回家团聚、一起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繁花争艳与烟火缭绕的民间生活景象,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
不难看出,清明节从古至今都是家人团聚,家族交流情感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有不少的传统活动,人们上山祭扫,感念先辈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产;清明时节也是春回大地,风光曼妙,正是踏春的大好时节,民间长期有着清明郊游的传统。此外,还有放风筝、蹴鞠、荡秋千,吃艾草粑粑的有趣活动。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2008年我国正式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期。清明节气如此动人的氛围,悠久的传统怎么是一个视频,一个网络界面所能替代的呢?
当然,现代的清明祭祀先圣的活动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各地大型的祭孔活动,不仅是传承孔圣人的精神传统和儒家文化外,也是汉族服饰文化、礼仪文化的一次展示,让中国人以及世界各国体会到汉族文化的精妙和璀璨。
每个家族在清明节也会祭拜自己本家族的圣人和领悟家训,感悟和继承到先人传家的智慧,也是家族团结、归属感、自豪感了一次升华。一个家族之所以能绵延千年并持续记载,一定有它深厚的根基。蔺相如后人每年都会在宗祠祭祀蔺氏先人,并且共读家训,传承家风。蔺氏家族的根,由现存的家训可见一斑。蔺氏后人说:“这里不仅仅是宗族祭祖的场所,还是传承家风、淳化民风的道德讲堂。”他们传承恪守家族“和”字的精神内涵,续写着和谐、向善的新故事。
其实,国外也有清明节,法国万灵节,日本的盂兰盆节,叙利亚的“烈士节”,波兰亡人节,墨西哥扫墓节。每个国家的节日传统也各具特色。法国的万灵节,是一个安静的日子。这一天,法国人都变成了思想家,静默着,感知世界,希望通灵,这一天在法国,是人鬼情未了的日子,活着的人用心灵来感知亲人的亡灵的存在,在思念中,追忆中度过。人们去墓地,把花留在墓碑旁和烛光,也留下了吻和泪。真爱,也是这一天,依然没有消逝的延续着。于是活着的人,也继续为真爱而奋斗着。即使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节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着对于先人的爱和怀念,情感是如此相似和永恒。
毋容置疑,清明节的传统,是需要传承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亲身体验其中的情感的深厚和汉族文化传承千年的力量。对于互联网+清明的新兴方式,我们可以客观看待和利用,不可全盘否定,也要思考和珍重清明这个节日背后的意义所在。中华文化的传统,是厚重而深邃的。我希望是传承,而不是因为一个麻烦就让它被便捷虚化的形式取代,为了一个便捷而使传统消退,这代价未免太大。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