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一:
三老: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
“抢救国文”,“语文教学糟透了”
叶圣陶:语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关于国文教学》
吕叔湘:1978年撰文,十年2700多课时学语文,确实大多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张志工:1995年,一个中学生经过十几年训练却不过关,我们这些语文老师该扪心自问
2001年课改,到现在又如何呢?
王蒙(曾任文化部部长):语文教学和文本解读把学生教傻了。叫我考作文,我都会交白卷。(2007年)
教育部调查:几万中小学生评价所有学科,语文教学倒数第一(2012年)
中国青年报:救救语文教学(北大教授说)北大学生作文没几个合格的!
困境二(当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标除了进一步西化之外没有改变没有进步,反而倒退。如,语用课程是100年前叶老就已经提出的观点,它是目中有人的,我们今天没有“本”了,眼里没有人了!
语文教学的价值观没有了。高考指挥棒的导向,79分标准化客观题!能考出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吗?还有半客观题!(11 分)主观题60分,作文。
1、后语不搭前言,“勤”和“劳”不是一回事,“勤”的意思是坚持不懈做一件事不间断;“劳”是劳苦,劳累的意思。基本概念不清楚
2、核心概念基本概念的明确是第一位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怎么作文呢?劳动的分类: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异化的劳动,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的。所以这个作文题目是不严谨,不靠谱的。创造性的自我的劳动才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
3、缺乏起码的思辨能力,劳动也是要做具体分析的。材料过于啰嗦,语言不够简洁,“我们身边”“面向同学”即可不用“面向本校同学”,命题者以为这是一个指向实用性的文体,实则未必!命题者不了解高考,高考命题应该是面向不同层次的孩子,有的擅长罗辑思维,有的擅长感性思维,每个孩子各有所长,为什么要限定演讲稿呢?这就是一刀切,不理解因材施教,是对人的理解,人性的理解,而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利于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违背了高考考试的公平性!
人活着的意义所在,仍然是“三不朽”!一直到现在,这仍然是我们活着的价值!关键是“立言”!何为“立言”?
道德文章,学问文章,辞章之文!
我们老师现在一直训练的是辞章之文,这是我们老祖宗所不屑的我们语文老师却在苦哈哈的训练教授,语用。你读了无数的经典,浸润了涵养了,无需再训练,有学问明道理大量读自会写出好文章,还需训练吗?
我们以为可以通过训练,通过技能的传授可以急功近利,其实不然,语文、写作是涵养出来的。大师们是反对胡乱批判的!你要批判你必须跟作者处于统一水平线,否则就是鸡同鸭讲!这样的批判反而助长了一种戾气,一种语言暴力!我们要知道该从什么入手,我们的目的是求真求知的。老是在“技”上打转,孔子少言,孟子荀子好辨!无奈也!他们“辩”是为了拨乱反正,所以动机目的很重要!首先要考究动力,这是价值观的体现!生命要有价值有光彩,是“立言”的价值观,是张载所说的“为生民立命……”,我们却引领到了生活物质化。我写故我在!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我写作就是为了证明我是人!不为名不为利!是一种人类情怀!我写作就是一种幸福!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幸福,写作的终极目标是回归到人!因为有了言语,才有了灵魂,人有肉体生命,还有精神生命!精神生命是社会给予的是老师给予的!我们老师从事的是没有灵魂的工作!我们的语文教育却指向了物质,而忽略了灵魂,忘记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三、怎么做?“立言”的价值观之下,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怎么做?
核心价值只有一条,充分必要条件,有了它才有其它素养:“立言”价值观的培育!
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语用目标可以作为低标!要让学生以写出传世之作为目标!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是因为他们一直走在成为圣贤的路上。至于学生能否做到,那就听天由命了!
圣贤们沥尽心血为人类建立不朽的财富!方方面面的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读《报任安书》,理解先贤们情怀!“心有郁结”道还没表达出来,不得死也!)
(我的作文空课的第一节,明确写作的目的!“立言”是终极目标!我写故我在,我有写作的欲望,写作的需求,写作的渴求,所以我才写!举《司马迁《报任安书》,他活着比死了难一百倍,但是他要……所以忍辱偷生,才有传世之作《史记》)
语文课要培养“立言”价值观,就要比谁更有价值!对人类更有贡献!(比如王小波和张国荣谁最有价值,世界不灭王小波就在,可是张国荣转眼即逝)要让学生知道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把古代圣贤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膜拜,去追星!老师要做表率!言语生命的价值存在,他们为什么舍命完成这些使命!如果我们不是培养思想者,把作者的思想转为学生的思想!
怎么培养思想者?引导学生进去其中, 跳出来!老师的作用是“转换”!而不是做知识的搬运工!秉持“立言”价值观,语文教育就不会现在这样了。(《语文表现与存在》潘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