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其实我一直认为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儿童提供健康的体魄和让孩子潜在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健康的体魄应该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身体健康的状况从外在比较容易觉察,但是心理健康的状况有时候就比较难发现,或者容易被忽视。
从心理健康专业的角度讲讲,人的心理健康只有相对标志,没有绝对界线,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区别。儿童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心理健康的标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智力符合常态。
心理健康的儿童智力是正常的,多数孩子的智商(IQ)在85-115分之间。当然并不是说IQ分值越高越好,因为还有其他方面的衡量指标。因此儿童需要适应一定的学习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当然儿童的智力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天才儿童的记忆力极强,对事物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才智超群,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识字多,学会说话早;
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2、情绪稳定而愉快。
心理健康的儿童以积极的情绪表现为主,充满了喜悦与欢乐,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我们对比一下成年人对一些情绪状态的解释,就知道积极情绪对一个人的健康状态的重要性。
对于懒惰的解释:
传统的解释可以让人:没有志气、不勤奋、性格软弱
积极的解释可以使人:能避免争强好胜
对于自己怕独处的解释:
传统的解释最终容易:跟自己都处不来
积极的解释可以:说明并要求与他人相处
从这些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解释有引起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风险,而积极的解释可以让人始终保持心理健康。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这里只是想说明积极情绪状态的重要意义。
3、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
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
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4、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5、人际交往和谐。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因此,我们为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是否有效果,就要重视这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要看这五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如何。
(22年度写作营第134篇1355字,累计2172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