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辞青、怀念、感恩……
“重阳节”承载着人们思想的厚重,也承载着情感的厚重。
为什么要过重阳节?从这些传统习俗里我们能找到答案。
1、登高,拥有好心情
自古以来登高就是重阳的传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在枫红叶黄的时节里和朋友一起外出踏秋是不错的选择。
爬到山顶最高处,出一身汗,活动活动全身的筋骨。
不仅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强健体魄。举目远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整个人也会神清气爽。春天出游叫“踏春”,秋天登高称“辞青”。
一年四季在悄悄轮回。我们不妨按照季节的更替,跟随自然的脚步,过一些随遇而安的生活。
2、赏菊,修身养性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月别称“菊月”,重阳的菊花,虽没有春天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热闹。
但五彩缤纷,摇曳生姿的寒菊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装点着秋天。在中国古俗中,菊花也是长寿的象征。
又因其傲霜怒放的个性,被世人称赞为花中君子。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固定活动。
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如今各地也会举办菊花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赏花也是领悟生活的一种方式。
人们在菊花身上懂得了: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冷酷,自己依然要保持高洁品格。
做人当如菊,不畏严寒,坚守底线,修身养性。
3、饮菊花酒,祛除百病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菊花不仅可以看,也可以采来酿酒。
因其药性甘寒微苦,有疏风除热、养肝消炎之功效。
所以,酿成的菊花酒也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的药用价值。
古时候,人们会在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
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还把它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初开的菊花散发着幽香,和浓郁的酒香融为一体。饮一杯,暖身也暖心。
4、吃重阳糕,儿女百事俱高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那是因为有些地方没有高山,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
糕与“高”谐音,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比较讲究的重阳糕会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九月九日天明时,家里的长辈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吉祥如意。
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也是长辈对晚辈最真诚的祝福。
浓浓爱意融进食物里,细细品味那些糕点,回味无穷。
5、插茱萸,愿家人平安
自唐代起,古人就认为在重阳节,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的作用,因此被称为“辟邪翁”。
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或插在头上,用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祈求美好生活,也期盼亲人无灾无病痛,一家平安。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人们心中最质朴的愿望,仍然是希望家人健康平安。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诗人白居易说的“茱萸杯”正是以茱萸为原料的补酒。
秋已深,寒侵体。重阳节前后,气候渐凉,天气干燥。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懂得休养生息。
6、放风筝,放掉晦气
放风筝主要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一种方式。因为气候原因,南方的秋季,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
为什么重阳要放风筝呢?相传这源于汉代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
农历九月初九,桓景向费长房求取除邪祛瘟的药,迷路山林,后经鸽子引路,才找到他。
后人为纪念此事,以纸糊鸽子,登高时随带上山发放,有祈福去除晦气之意。纸鸢飞得越高越远,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
还有人,专门把线弄断,让风筝消失在云天之外。
当我们学会和过去告别,便能更好地珍惜当下,期盼未来。
7、晒秋,庆祝丰收
《时间之书》里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农民在三四月播种,在金秋九月迎来了丰收。
瓜果飘香,稻谷归仓,处处铺开秋收画卷,一派热闹景象。
这时也是晒秋的好时候,重阳也称“晒秋节”。
在广袤的平原,或自家的房前屋后,人们把各色作物铺展开来,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看着眼前的劳动所得,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丰收,是时间给每一位辛劳者最好的回馈。
努力,也是每一个工作者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在今年余下的时光里,莫焦虑,勤耕耘,待收获。
8、祭祖,传承家风
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祭祖民俗延续千年,就是让人们铭记祖先恩德,传承孝道品德。知来处,才有归处。
每年祭祀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回到故乡,再次相聚,温故亲情,也是一件乐事。树高千丈缘于根,人行万里终有源。一个家族,就像一棵蓬勃生长的树。
枝繁叶茂固然好,可是每个树枝都不要忘记了树根给予的营养。
秉承良好家风,一代代传下去,家族更兴旺。家庭根基稳固,人才有安乐窝。
9、享宴祈寿,敬老爱老
九九重阳亲情深,最是难忘父母恩。“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被赋予“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因此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敬老节”。
如今,一些地方每年都会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举办敬老宴、饮宴祈寿。
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孝道,让中华美德世代延续。
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经长大,您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您仍然康健。”
时间总是不等人,在重阳节这天,一定要记得问候家中长辈,尽一份孝心。这个假期,有空多陪陪爸妈吧。
明朝申时行在《吴山登高》中写道:“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
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
重阳时节,天朗气清,宜登高远望,欣赏秋景。
菊酒飘香,茱萸满头,宜归故里,孝亲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