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织
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一句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二十年过去了,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方法还是简单粗暴的灌输和刷题。
成绩和分数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形成认真的学习态度。但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埋头刷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像编织。
孩子只是埋头学习,但是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自己的知识框架。他不知道这些知识和我本身有什么关系,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科之间有什么关联。
孩子学习到的,是相互独立的信息,知识在头脑里只是简单的堆砌,而没有变成整个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不能触类旁通,也容易遗忘。
这样的方法学习效率不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看着很用功,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但是成绩并不突出。
二、建筑
有方法有体系的学习,就是建筑。
建筑的学习方法就好比盖房子之前先画好图纸,学习者头脑中有搭建好的框架,后面再拿到的每块具体的砖瓦都会被摆放在头脑中特定的位置。
建筑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认知和处理问题,这是一个有机的体系,知识之间彼此关联。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以自我为出发点的,以提高个人智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系统的学习。
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体系。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以更巧妙的和有效率的方式了解这些体系,帮助孩子了解学习和各个学科最本质的意义,并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
文字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用处?我们可以在哪里看到数学,如果没有数学,会出现什么问题?音乐美术为什么让我们愉快?英语其实是别的国家的语文,承载着历史文化……
还有,各个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各个学科之间有什么关联,是不是可以采用主题式或者项目式的探索的方法,来帮孩子发现这种学科之间的关联?
还有,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拾级而上的、可以充分探索的有逻辑的可以延伸的空间和体系?
建筑的学习就是方法论的学习。而以上这些,就是都是在这个教育层次中,家长需要弄清楚并引导孩子思考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节奏,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帮助孩子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出发,打破学科的边界,带领孩子对知识进行有序的梳理,增加孩子对于学科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探索,行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建立学习的方法和体系。
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一个更有体系的、更加有趣的、和孩子们的生活更加贴近的、甚至是审美的角度,给孩子开创学习的另一个视角。
在帮助孩子形成这些体系构架的基础上,再结合学校的学习和练习,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音乐
如果说建筑主要解决的是方法论––也就是“怎么办”的问题。那么音乐层次的教育就是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好的教育好比音乐,它是一门艺术。
所谓音乐首先是指,每一种知识、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美,求知除了辛苦,同时也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家长要帮助孩子挖掘这种快乐。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审美的眼光。
一个能够感受事物本身的美和乐趣的孩子,更加容易有自我驱动,会走的更加长远。
其二,是指父母要陪伴和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引领孩子的视角,帮助孩子建立健康正向的认知角度和价值观。
家长要带领孩子进行批判式的阅读和思考,帮助孩子分辨哪些行为、哪些现象是真的、是善的、是美的、好的,哪些是丑的、是恶的,是需要摒弃的。
其三,是家长需要认识到,真正有长远发展的孩子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可以持续自我激励,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的孩子 。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学会知识、获得一技之长,更加是孩子智识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并增加生命的感受力。
孩子的品格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一个有着美好品格的孩子,会因为负责、坚持,勇敢,克制、不轻易放弃等品性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一个品格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首先不容易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就算是将来有了好机会,也会因为品格的缺失,没有办法传承这种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没有能力长期守住财富,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现象最合理的解释。
帮助孩子发展内在的美德和美好品质,你就是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有尊严的、文明的、有教养的、有无限可能的独立生命。
四、结语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是错位教育,老师培养人格,父母辅导功课。
父母需要知道,好的成绩只是好的品质、好的方法、强烈的求知欲的副产品。
在焦虑的大环境下,家长更应该有超脱的眼光,以更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超越暂时的成绩、超越世俗的偏见、超越虚荣,帮助孩子建立更加科学的方法,还有最重要的,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品性。
古人说,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
好的教育如同音乐,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作用于他的情感,振奋他的精神,可以潜移默化的使孩子得到熏陶渗透。
家长越能超越成绩,越能接纳孩子,真正看到孩子,帮助孩子发展出人性最好的一面,孩子成绩就越好,就越能发展光辉灿烂的人生。这就是教育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