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班族,尤其是工作比较忙的人来说,日更太难了,比坚持运动还要难。有没有什么方法,让你坚持这个习惯从中收益呢?
在《写作七堂课》这本书中说到,日更大神的法宝,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写作。
现在的我们,很少有一整块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生活中,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见缝插针的去做,就像读书,大多数人都是在地铁,公交,甚至吃饭的时候完成的。时间被无数琐碎的事情分割,忙忙碌碌一天,看似做了很多事,实际很多注意力是被偷走的,并没有有效的利用,很难去专注做一件事。
写作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最好的方式,碎片化写作也是普通人提升写作水平最有用的手法之一。
很多人觉得写作难,不是因为真的难,而是没有时间写。当一天忙完,对于没有灵感,素材的人,两个小时怎么可能写出一篇文章呢?可是对于有些人,却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
为什么呢?
看看秋叶老师的写法,就明白,一天当中的一两分钟,竟是如此重要。
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半小时的高效写作+5分钟的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很多工作其实需要铺垫,没有足够的铺垫,接下来的工作都只能是等待或毫无效率的去做。写作就是如此,需要灵感,素材……但是这些一定要在同一个时间去做吗?非也。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关键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做到灵感说来就来,素材说有就有的状态。
1.一有灵感马上记录,否则容易忘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真理中的真理,不要以为自己记忆力超于常人,就无所谓。越是好的灵感,越容易稍纵即逝,而且彻底在脑海消失,不复存在。记下来,用什么软件,或是笔记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快速记录。
看到好的句子,情景,要立即摘录。最好分门别类存档,否则当时各种感慨,过后立马就忘,想要再翻回去找,又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于我,记录经常有,却不曾分类,没有一个好的索引,寻找也是不易的。
2. 马上抽出时间将灵感变成提纲
将灵感细化成大纲,不必纠结提纲的好坏,有想法就写下来,列出关键词,人物,故事梗概……此时也许你的想法是凌乱的,但是不能被忽略,它好比拼图块,起初都是分散的一片一片,最后是整个版图不可缺少的。
也因为构思了大纲,我们才会更有方向的寻找对应的素材,金句,最后再将他们串联起来,支撑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平时有意识得积累各种写作框架
书中举例,头条文章的框架,其实就是标题/开场/一到三个故事/结尾是判断或结论。
微写作也可借鉴演讲的4个步骤,道出主题/说明原因/举例/怎么办。
框架有了,就像人的骨骼,文章就像人一样,有了形,剩下的就是将故事,金句,感悟,依据提纲填充到框架里,一篇文章就很快出炉了。
灵感,提纲,框架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去积累,这些一定是先行的,万事俱备后,只等你提笔挥发便可。
碎片化时间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快速写文章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集中注意力。那么找准自己的心流模式很关键。
这本书为我们分享了5个进入心流模式的关键。
1. 你必须先从内心接纳,这件事你非做不可。
当你有了这个念头,你就不能再打退堂鼓,只能全力以赴,别无选择。因此,不会有各种推辞理由,再难也只能去写,而只有开始写,你才有可能进步。
2. 要把任务难度设置为“你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一个任务如果太简单,会让人失去挑战欲;反过来,如果一个任务太难,也会让人心生畏惧,放弃挑战。
试想,对于一个新手,一开始就设定10万加的爆文,或甚至是作家的目标,其结果可想而知,除了挫败就是挫败,即便你是打不死的小强,也很难接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吧。
所以,一开始写,目标一定要有,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3. 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个奖励
写的文章可以发给朋友看看,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建议,要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无论以何种方式。
4.准备进入心流状态之前给自己一个暗示信号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每个人的做法应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开始认真去写,就会很投入。而其他的人,可能需要正式的写作方式。
5. 你需要一个不被干扰的环境,而不是要求自己心无旁骛。
的确如此,当你认真思索,一句话或一阵吵闹,随时都会打断你的思绪,再回头去想,无法对接原来所想,着实让人郁闷。所以,一个安静的环境很重要。
当然,不是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生不应该追求“最…..”因为这是妄念。我们应该追求“此时此地,如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