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道歉”。
从俞敏洪去妇联认错、到蒋劲夫家暴道歉、再到DG的“声明”,无一都是在犯错后道歉(姑且把DG的声明认为是道歉)。
有趣的是,网友对这几种道歉,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俞敏洪呢,惹怒了一众女性网友,第一次道歉解释,第二次去妇联认错。
蒋劲夫呢,整件事情让人越来越看不清楚了。但是有一点,很多人支持蒋劲夫,认为女方“有诈”。
DG呢,这个没什么说的,愤怒、抵制。
这几个热点事件中,有一个共同的词语——“道歉”。我们很少和大家聊“道歉”这个话题,那今天就借着这几件事,说说“道歉”里的长长短短。
有道歉,必然先犯了错。
先来看看意大利品牌DG的四宗罪。
第一宗罪,发布带有辱华意味的宣传片,受质疑后公开辱骂,此乃错一。
宣传片音乐陈旧,布景低俗,红彤彤的陈列、花木兰式的模特。无一不展露欧美部分民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如何用这种小棍子形状的工具,来吃我们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饼”。
民族歧视,昭然若揭。
网友后台私信品牌设计师后,得到的答案是“中国是shit、是土匪。”
第二宗罪,找借口,撇清自己。
当然,DG的原罪在于对中华民族的偏见。但从技术层面,他们又犯了一个公关错误。
就是这句话:我爱中国,我只是被盗号了。
道歉的忌讳之一是:把对方当傻子。
在这一点上,DG做的甚至还不如俞敏洪。显然,大家不买账。毕竟这个借口毫无水平且漏洞百出。
第三宗罪,不认错,只抱怨。
当天,DG在上海的大秀被迫取消,随后DG发表声明,只传达了一个意思——“很不幸”。
此时的DG就像一个犯错被妈妈教训的小孩儿,他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受到指责,只是自舔伤口,并且把抱怨的情绪释放给那些指责自己的人。
第四宗罪:DG急了,告诉中国人“我们没有歧视!”
经历过中国各界的疯狂抵制后,DG再次发表言论:“如果D&G有种族歧视,就不会花费精力关注中国和日本......我为你们只能从中看到歧视,而感到遗憾。”
网友帮我们翻译了:
1. 意思是连日本一起看不上;
2. 挣我们的钱,还委屈你了?
3. 中国少一个奢侈品无所谓,反而是吃相难看的你们想挽留中国市场的样子才令人作呕。
抛开DG难看的吃相和作呕的偏见不谈,他们又犯了道歉中的另一个大忌——“很抱歉,让你有那种感觉。”
这是一种常见的假道歉。
这种道歉的陷阱在于,它把焦点放在了对方的反应上,而不是自己的行为上。
我们有时会经历这样的场景:
对方冒犯我们了,然后道歉的时候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原来这么敏感。
被道歉者此时不仅不会觉得释怀,反而升腾出更大的怒火:那你意思是我事多呗?
这种道歉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这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方式,意味着过错方丝毫不想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DG自然是咎由自取,他的行径本就可恶,道歉更是自取其辱。这不仅是品牌史上的黑洞,也会成为道歉史上的反面教材。
说起道歉,“明明他道歉了,可我还是不接受”是常常出现的情景。
成龙有过两次著名的道歉,一是因为婚内出轨,生下了“小龙女”;二是因为儿子房祖名吸毒被抓。
第一次他说:“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第二次他说:“我教子无方,很羞愧。”
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歉。
网友的回应自然也给出了答案,没有人能接受第一个解释。
自然,成龙的原罪在于对婚姻忠诚度的无视,以及对女人地位的贬低,这才促使他说出这样的一句话。但是作为道歉者,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我错了,但是全天下男人都会这么做。”
道歉中的另一个大忌就是这个句式:“我道歉,但是......”
道歉一旦加上“但是”,意味着对原始信息的否定,也包含了“情有可原,小题大做”的台词在里面。
如果说成龙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意味的道歉,那么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又是什么结果呢?
轰动一时的“艳照门”里,几个事件主角给了大众不同的解释。
阿娇在媒体面前哭着说:我很傻很天真。
陈冠希低着头说: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宽恕。
张柏芝甩出一封道歉信:我很抱歉杀了大家心目中的玉女张柏芝,但我想你们应该会很快地找到替代品。
我要贴出张柏芝当年的道歉信,因为它实在太震撼了。
如今看来,这不是一封道歉信,只是一个交代。
比起给自己找借口、掩饰自己、为自己洗白,真诚地告知所有人真相,掏心掏肺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反而更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
面对自己犯下的错(姑且把当初的“艳照门”称之为错),三个事件当事人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分别是:羞耻、谦卑、真诚。
阿娇是羞耻的,她的道歉中的羞耻感表现为:“这不是真实的自我,也不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陈冠希的态度是谦卑的,因为彼时彼刻,他从原本比大众优越、追捧的位置跌落,他只能选择谦卑。
张柏芝显然是真诚的,她的行为背叛了在大众眼里的认知,于是索性告诉你们,我值得信任,因为我本就不是你们期待的样子。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道歉事件,“水门事件”就是其中一个。
1972年6月17日晚上,美国民主党的一位工作人员无意间在办公大楼发现监听设备。事件一经曝光,当事人尼克松第一措施是推卸、掩盖,寻找替罪羊。
事情暴露后,为挽回局面,已成功当选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再次发表声明,大意是: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你们!是合理的、必要的。
更何况,从罗斯福开始,每个总统都这么做!你们必须原谅我!
有一种道歉禁忌是,认为自己的道歉会自动获得谅解。他给人的潜台词是,因为你需要听我道歉,我才道歉的。
但是,当“对不起”三个字成为和对方交换宽恕的砝码时,道歉就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果然,随着更多内情被披露,公众的反应如火山喷发,抗议井喷,铺天盖地。
不管是公众事件还是生活中的琐事,每个人都是存在情绪空间的。
很多男女也会遇到这样的困扰,丈夫惹妻子生气了,妻子还在气头上,丈夫就说了这么一句作死的话:“差不多行了啊。”
然后妻子的心态就炸了。
男女的情绪空间存在差异,女性在消化一种情绪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更长些。
在道歉的时候,若是太快要求对方的谅解,可能会缩限了对方达到谅解所需要的情绪空间。
还没来得及消化怒气和痛苦,就被你逼着原谅,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通过时间和空间发酵,道歉才能发挥效果。
道歉的正解是什么?
当然,我可以告诉你专业的方法, 比如谈认识——在说对不起之前,先谈对此事的认识;比如要认错、自责、解释、补偿等等。
但最打动我的,是梁朝伟先生的道歉。
梁朝伟曾经说过:“刘嘉玲是我的驱魔人。”
如果说婚姻本就是一场修行,那和梁朝伟结婚,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你累死在半路。
因为他很容易情绪化,敏感自我且沉闷,需要刘嘉玲来保护他内心里的小孩。
柏林电影节,一向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的影帝,应付完媒体就像个孩子一样欢快的跳回老婆身边。
这样的男人,自然会时常惹到妻子,更何况对方是刘嘉玲。
梁朝伟的认错方式是,给妻子写道歉卡片。
你能想象到那个场景吗?
影帝在做错事情之后无所适从,又找不到合理的处理方式,只好默默把内心话写在卡片上,悄悄放在妻子的梳妆台上,以期望妻子看到后,展露出欣慰的笑容。
说实在的,我觉得我不羡慕刘嘉玲这样的妻子,因为太累了。
因为有些人,会不经意地犯错,然后又很认真地道歉,一次又一次。犯错的时候显得比谁都无辜,道歉的时候又显得比谁都真诚。
殊不知,当道歉成为一种习惯,犯错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可是现实是,你越是爱一个人,越是容易原谅他的错误。而当这种错误又不够致命,你就觉得生活还可以继续。
感情生活,总是会伴随着惊吓和惊喜。
惊吓,可能是和伴侣的摩擦、矛盾。
惊喜,可能就是在你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时的一个体谅、一句道歉、一份理解。
生活没有那么完美,但道歉,可以足够完美。
—The end—
-作者-
若晗,资深写手,经历过所有的无悔人生,愿意把温暖带给每一个值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