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这是一篇迟到的感悟,其实早在中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写过一篇关于周国平文章的点点感悟,近日重读周国平先生《灵魂只能独行》的散文集,依旧感慨万千。
灵魂的在场
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大概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就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能思想的灵魂。关于什么是灵魂,费西诺有一个说法,认为它是连结精神和肉体的中介。荣格也有一个说法,认为精神试图超越人性,灵魂则试图进入人性。对于太过深奥的定义我无法完全理解其深意,但我相信,灵魂的在场绝非隐居修道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我不知道基督教所许诺的灵魂不死能否兑现,但我确信人是有灵魂的,其证据是人并不因肉体欲望的满足而满足,世上有一些人更多地受精神欲望的折磨。以前在空闲无聊时常常会想,人死后是否真的有灵魂仍然存在于世,心底里也一直认为确是如此的。就像自己以前很喜欢看的一部剧《第八号当铺》,世间的人不是没有灵魂,而是为了各种欲望典当了自己的灵魂,以至于自己都找不回自己了。
朝圣的心路
所谓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的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就像人们常常会想到的宗教,然而我相信信仰绝非就是信仰某一宗教。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而非表面的流行的宗教。两千四百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信仰。它仿佛就像一道光,照亮人生之路。而一旦这种信仰消失,或许就会出现尼采所谓的精神危机,尤其是信仰危机。人们丧失了指导整个人生的根本信仰,一向被赋予最高价值的东西丧失了价值,人生失去了总体的意义和目标,于是各种混乱复杂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梦并不虚幻
好梦未必一定要成真,追逐梦想的过程本身就是如此美好。“使沙漠变的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的,我们也许找得到,也许找不到。可是,正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在看的见的事物里发现隐密的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
有两种人爱做梦,太有能者和太无能者。他们都与现实不和,前者超出,后者不及。但两者的界限是不易分清的,在成功之前,前者常常被误认为后者。梦是虚幻的,但虚幻的梦所发生的作用却是完全真实的。美、艺术、爱情、自由、理想、都是人生的大梦。如果没有这一切的梦,人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