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文艺创作与传播思考
文学与艺术 2018-05-12
从早期的论坛、博客、微博、QQ空间到新的微信公众平台、简书、美篇等自媒体平台,我们都在积极探索文学创作的变革,通过策划、组织一系列的文学主题活动,我们在文学自媒体领域进行自发的探索与前行。(何宏江)
新媒体时代,对创作与传播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需要脑洞大开,时刻创新,屡出奇招,快速奔跑,要以优质内容和全覆盖多媒体融合快速精准传播,还要有实时直播等,要有流量思维。
今天的文学与艺术正处于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今天这种新媒体语境之下,文学写作不再成为特定的贵族或知识分子群体的专利和特权,过去文学表达高大上的社会宏大叙事方式,作品的价值维度、社会责任意识等,都不再成为文学写作的必需因素,已显得不那么重要。文学创作的门槛降低了,人人可以写作,人人可以发表作品,文字似乎已不再是交流传播思想的工具。
德国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波伊斯曾经说:“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在传统文学写作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新媒介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却可以轻易实现,新媒体下的文学创作是大众化的、娱乐化的,要靠点击量来获得生存的。这就是网络文艺创作的生存逻辑。对于传统的文学生态而言,新媒体下的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是应该引起学界重视的,它正改变着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基本途径。
我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对文字的敏感与偏爱,使我能够在变化的人生路途中坚持用文字以各种文学样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思想,我的创作激情期和高峰期属于学生时代、工厂时期和后来的军营时期,80年代和90年代文学作品的发表只能是纸质媒介(报纸、杂志等),还有广播,也是我喜欢投稿的地方,记得那时候为了找到有广播的地方,常常走十几公里到去等候。参加工作期间,虽然也从事文字工作,但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我的创作走入停顿期。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我和很多爱好写作的朋友重新进入创作的热情期,从给很多文学互联网平台投稿,到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创建文学自媒体账号,从单一的发布个人的文学稿件,到分类发布各种文学样式的作品,形成文学创作与发布的团队矩阵,集合了线下的采风、笔会、研讨会、诗词朗诵会等活动,活动各个时期同步发布互联网新媒体内容,这好比纸质媒体时期的专稿、专刊等样式,但我们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更应该被定义为多媒体融合的“专刊”,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并且可以实时互动,传统的文学批评与编读作者三方往来,在文学自媒体的一个链接上,即可实现多位互动,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端的文学互联网便捷化呈现出来。
从早期的论坛、博客、微博、QQ空间到新的微信公众平台、简书、美篇等自媒体平台,我们都在积极探索文学创作的变革,通过策划、组织一系列的文学主题活动,我们在文学自媒体领域进行自发的探索与前行。文艺理论家、网络文学批评人元辰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文学的创作、展示与批评,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全国及全省区域的联合展示,推出了不少文学精品,也开展了有益的文学批评,他说文学自媒体是在自媒体上发布和阅读的文学,这个自媒体要求是无边界的,不拘于个人和小单位。所谓无边界,就是突出其网络文学阵地的作用,民间文学义工的作用,自觉的文学守夜人的作用。为了进行文学自媒体的探索与实践,我在宜昌的本土作家群体中进行了调研,与他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访谈。作家、编剧杜鴻说:新文艺群体是未来文艺家的摇篮,新形势下,文艺发展空间发生急剧变化,文艺创作的传播发生巨大嬗变,他对我们策划组织的夷陵点军两地常态化的联合创作笔会及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极为赞赏,并说这是典型的新文艺群体创新出来的活动平台。作家、时评人曹宗国老先生一直坚持在博客写作,也同时在传统媒体上发表作品,他认为文学自媒体应该杜绝很多虚假的吹嘘与夸大,正常的文学批评不能缺位,要敢于在文学自媒体语境之下说真话,要严谨务实。我理解曹老的观点不是唱衰文学自媒体,而是对其中的乱象给予纠偏和忠告。我想这个意见有利于文学自媒体的健康发展。文学自媒体应该关注更广泛的文艺领域,笔者注意到散文家、歌词作家甘茂华的作品广泛传播于互联网平台,特别是他创作的歌词,更是适合在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界面欣赏。为此我访谈了甘老师,他说,一些文学媒体和自媒体发布了他的很多散文和歌词作品,比传统媒体更快捷广泛,他说文学自媒体就像他创作的歌曲一样,是充满快乐和舒畅的。新闻人刘洪进先生一直是各种媒体的活跃人物,这位曾经的“外宣王”和“点子大王”,除了是策划高手还是传播奇人,近年来又以“怪奇公”闻名,他把视角投向民俗领域,成立了区域性的新媒体联盟,以团队的力量推动新媒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新媒体时代,对创作与传播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需要脑洞大开,时刻创新,屡出奇招,快速奔跑,要以优质内容和全覆盖多媒体融合快速精准传播,还要有实时直播等,要形成创作与传播的矩阵,要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吸引眼球,紧抓流量,在新形势下开创新局面。
2018.5.12.
(作者简介:何宏江,宜昌市作协会员、宜昌屈原学会会员、三峡茶文化研究会会员、点军区诗词学会副会长,文学与新闻作品散见于各种媒体,新媒体领域创建了《文学与艺术》、《艺术与评论》、《宜昌茶叶网》等平台,近年来致力于新媒体环境下文艺创作、策划、传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