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三分钟|佛教的汉化
PS:此系列依照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以及编辑处理,希望对有意愿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小白有所帮助。
昨天的北魏壁画有朋友反馈,画风各种不像华夏之物。因为那时宗教画尚未经过汉化。我们现在到西南、西北或西藏去旅游也会挑选一些具有“民族风情”小玩意儿,那是汉族人文化中所不曾见过的。春晚上吉克隽逸头上戴的那东西,网上有人说是王冠,其实就是人家民族的一个头饰好嘛!这就是民族特色。咱们不懂,竟瞎猜!
1.宗教画
这幅《得眼林》画风是不是比北魏清新自然了不少?虽然故事讲的也挺血腥——五百个强盗被皇帝挖掉了眼睛,后来佛陀用药医好了他们,最后他们放下屠刀,皈依我佛。画面中的人物造型已经和北魏的尸毗王大有不同,连建筑物也已经变成了汉族的样式了。你看那个宫殿屋顶完全是中国的飞檐,和印度的宫殿大有不同。
这幅伎乐天上的两位“飞天”完全变美了有木有?印度传来的伎乐天根本是男女傻傻分不清楚,这幅图上的飞天无论从发型还是衣着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五官更精致,仪态更美丽。有点东晋老顾的意思了。
2.与中国神话融合
在敦煌壁第二四九窟的窟顶有各种混搭的壁画。上图中张了九个头的龙,其实是楚辞中描写的神奇动物,这里借来描述印度佛教的神话了。在敦煌二八五窟顶各种各样的神怪、天龙、雷神、电母、菩萨、飞天共同组合成一个个华丽的场景,像是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中,玉帝、太上老君等是中国本土的神,而南海观音和佛祖是西方佛教中的神,可是中国人普遍认为他们都是本土神,一些人还认为佛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实道教才是中国本土宗教,只是后来将儒道佛杂糅在一起,老百姓也就不去细分了。
3.再现写实
西魏的壁画“野牛图”和魏晋甘肃嘉峪关戈壁出土的砖画“牛耕图”同为写实,画风却大不同。
“野牛图”用色大胆,红、蓝、黑经过渐变处理,形成层次,更加浓艳,山石用色块涂抹,明显受到宗教画影响。“牛耕图”则是毛笔线条勾勒,没有过多色彩,画面清淡。
农作、射猎一类的题材在汉代就早已有之,但是敦煌壁画中也出现了少量此类写实画作。上图中骑射的人是不是有点像宗教画中和尚的造型?其实就是受到了外来宗教的影响,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描述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
无论是中国美术史还是西方美术史都深受宗教的影响。西方的美术甚至所有的艺术都是为宗教而生的,而佛教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从西魏才逐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