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是我们最开始对时间的认知,其中,“秒”是日常生活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1秒很短,转瞬即逝。1秒的时间,只能让你数到1,拍1下手,完成1次心脏的跳动。
然而,每一秒,
地球上约有2个人死去,4个婴儿诞生。
每一秒,
地球上有一架飞机起飞,一架飞机降落。
每一秒,
人类会吃掉110个汉堡,享用412升冰淇淋。
每一秒,
40棵树被砍倒,却只有32棵被栽种。
每一秒,
40台手机被购买,但仅仅有14本书被卖掉。
......
短短一秒钟,我们的世界就会发生这么大变化。
本周,为大家带来的一本书,就是儿童绘本《世界上的每一秒》。
这本书教孩子用广阔的视野看世界,认识时间,珍惜流逝的每一秒钟,让地球更美好。《世界上的每一秒》以“一秒”这个极其短暂的时间作为切入点,为读者展现了一秒钟内地球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引导孩子们换个角度看世界,培养宏观的视角和独特的思考问题能力。
《世界上的每一秒》作者是布律诺•吉贝尔。作家、插画家。他所创作的《小小亚尔伯》荣获2010年法国蒙特勒伊童书展的受欢迎图书奖。他于Actes Sud Junior出版社出版的《人体的秘密》、《空气中的洗礼》影响广泛,2018年新作《世界上的每一秒》荣获2019年博洛尼亚童书奖非虚构类特别提名奖。
译者 陈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专业,现任Alliance Française de Shanghai 图书馆馆长,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曾翻译《我的身体:好多好多细胞》、《雨滴的奇妙旅行》、《天气和气候不是一回事》等多部儿童科普类读物。
展现一秒钟在世界上的意义,让孩子了解时间
绘本研究专家费嘉说:“《世界上的每一秒》给了孩子一个新的视角,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深刻内涵。”
孩子对时间的认识夹杂了更多主观的感知,不只是客观的钟表指针与数字。如何让他们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并且能够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需要家长加以引导,共读绘本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全书没有一个字的说教,却用客观精准的数字与艺术性极高的画面,摆事实、列对比,引发孩子思考。用简洁明快的插画,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秒钟在世界上的意义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却隐藏了那么多大事件!作者向经典的有限印刷技术做出了致敬,除却以电脑绘制的有限色彩去构建画面,更是在平面色彩基础上进行了颗粒和肌理感的“印刷术模仿”,增添了复古感。不仅将现代与古老相融合,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简洁而不简单,《世界上的每一秒》中的那些精妙巧思
这是一本简洁而不简单的图画书。首先,我们可以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数字。“秒”是日常生活中最小的时间单位。作者用“秒”作为统一的衡量标准,以不同的数字量化呈现了这个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孩子在学习认识数字的同时,所阅读的数字从小到大,在声音传递上形成了节奏感,随着数字的增减变化,宏大的世界正在这一秒被悄悄地开启。数字并不仅是文字内容,更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作者将数字的设计融入视觉画面,与文字和插图一起,形成充满设计感的图像化的记忆。
其次,这本书的色彩控制非常吸引人。颜色最多的一页也只使用了6 种颜色,有的画面仅仅以3 个颜色的配合便完成了画面诠释。在“红黄蓝黑”四色混合色印刷技术出现之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印刷方式是有限色印刷,即通过分版套版的流程将每一页的色彩控制在有限数量之内。这是因为当时印刷的颜色是定向的手工调制,而非现今常规通过4 个色的网点分配去调制出新的色彩。为了保证生产的成本时间,那时的彩色出版在一定色彩限制内会尽可能地将画面丰富,这就需要高超的分版技术进行高效地色彩分配制版工作。
同时,那一时期的绘制者在创作期间便将这一限制因素考虑到绘制当中,绘制时便将同一颜色分配的画面图案绘制在同一张纸上,一个颜色为一张分版,最后将数张稿件不同位置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画面。绘制者需提供不同分版的黑色稿和参考彩色稿,因为印刷阶段中具体用哪个颜色,需要印刷工去手工调制,以调制成接近色彩原稿。色彩的限制造就了上世纪初期的印刷制品画面的独特风格。
《世界上的每一秒》的作者在作品中向这种经典的有限印刷技术做出了致敬,除却以现在的电脑绘制的有限色彩去构建画面,更是在平面色彩基础上进行了颗粒和肌理感的“印刷术模仿”,增添了复古感。不仅将现代与古老相融合,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简单有效的造型和色彩传递更利于5 岁左右孩童的信息接收,绘画设计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通过时间与数字计量之间的比较关系,让读者去想象和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信息。设计思考如此细致精巧,您说这本图画书还会简单吗?(罗玲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入选艺术家)
这本书让孩子学着站在宏观的角度看世界,随着数字的增减变化,宏大的世界正在这一秒被悄悄地开启。金钱、财富、环境保护、垃圾回收都有了一个可以量化的概念,一秒的时间,是繁荣与发展还是破坏与毁灭,该如何选择,如何评判?这是孩子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启蒙。
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讨论,鼓励他们自己作出判断,引导孩子用更高的眼界跟格局去看待这个世界,相信他们的未来也会走得更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