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村青年才俊 筑好乡村振兴根基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加大对农村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为2026年村‘两委’换届做好准备”,这一举措高瞻远瞩,对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村“两委”干部则是直接服务群众、落实政策的关键力量。在当下,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与新机遇,传统的产业结构需要转型升级,乡村治理模式亟待创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干部队伍。现实中,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干部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农村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培育农村青年后备干部,不仅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村“两委”换届,更是为农村长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积蓄强大动力。

农村青年是国家的有力后备力量,青年干部是国家服务群众的坚强力量。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能够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和发展机遇,为农村产业发展带来新思路、新方法。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年轻干部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实现了产业的突破发展。同时,他们与群众联系紧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乡村治理中能够更好地倾听民意、化解矛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农村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结合基层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培养体系。首先,要拓宽选拔渠道;打破传统的选人用人局限,不仅要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还要关注那些长期扎根农村、热心公益事业的有志青年,将他们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其次,加强培训教育;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和青年干部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涵盖农业技术、乡村治理、电商营销等多个领域,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观摩、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加大对农村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必将为2026年村“两委”换届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好干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让农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