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这本书的上一个读者,她读完后就急吼吼地断舍离给我了。而我看完这本书写这篇读后感前,刚刚扔掉一瓶保质期过期9年的蜂蜜。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急需断舍离的人。
本周读完了久闻大名的《断舍离》——一本关于“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也就是说,仅仅只要通过整理家里破烂,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清爽的环境,就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安宁舒畅和愉悦。作者山下英子认为“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但我觉得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一个逐步影响心灵的过程。
“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开篇就纠正了关于“断舍离”和“整理”之间的差别,“断舍离”的重点之重点就是一个“扔”字,把不要的垃圾,当下用不着、以后也不知道猴年马月用不用得着的东西一律扔。而整理则是把所有的杂物分门别类整理好,觉得确实不要的东西扔掉一部分,再把其余留下的东西归置好,收纳到一个地方。这两者的结果都是能使房间看上去干净整洁,整齐有序,但断舍离付出的精力要比整理房间要小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如果家里有100样杂物待整理,一个方法是把这100样杂物先扔,扔到只剩10样了,然后再整理起来是不是就方便轻松许多?而先行整理,想到要把这100样杂物分门别类的归类就可以让人顿时丧失勇气,然后拖延症犯了,索性任由房间继续糟乱下去。
但是扔东西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毕竟那些东西要扔的东西“看起来还能用,扔了可惜”、“说不定以后用得上”,有时扔的还是别人送给你的纪念品,怎么可能把别人的心意一扔了之呢?于是作者山下英子给我们就“扔东西”这一行为做心理建设了,有这么三种人很难扔掉东西:1、逃避现实;2、执着过去;3、担忧未来。其实第一种人只要劝他面对现实后,还是能够解决问题。类型最多的无疑是执着于过去和担忧未来的人,有的人更是又缅怀过去又担忧未来,却总无法好好地活在当下,这也是我们要通过“断舍离”的行动来克服这一焦虑又失落的心理。
那么,扔东西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扔东西的原则之一,不要考虑这物品能不能用,而是我能不能用。比如说有一副别人的眼镜放在你家里了,这眼镜能不能用?能,但是不能被“我”所用,那这副眼镜就只有被清走的命运,或者还给别人或者扔垃圾桶。山下英子列举了很多我们平时都不知觉会做的事,比如凡是家里能装东西的地方,都塞满了买蛋糕时送的保温袋、去餐厅吃饭带回的没开封过的纸巾(实际上已经干透了)、买文具的时候免费送的圆珠笔(其实很劣质,写起来不顺畅,你根本不会用)……等等之类。以上列举的事例是不是很眼熟?不知道别人,至少我自己就是这样子的,其实我家里还留着一捆大约十几支笔芯写完的圆珠笔,当时心想着给这些圆珠笔换根笔芯就能继续用了,可是一放5、6年就再也没去动过它们。我们一直讲“可惜”是珍惜物品的意思,所以当这样的念头冒出来时就会阻碍我们扔东西。但有没有想过,你把一样东西买回家,就扔在一边置之不理,久而久之,甚至这样东西是否存在都忘光了(冲动消费的后果),这怎么称得上时珍惜物品呢?说到底,物品要用才有价值。当下你用不了,扔的时候又下不去手,心想当时至少也是花了钱买回来的,只用了几次甚至可能一次也没用过,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沉没成本”了,我们往往会死拽着这个莫名其妙的沉没成本,把自己拖入被杂物淹没的漩涡。
接着,时间轴是“当下”,作者对这个“当下”描写得比较模糊,就衣服来说,当然不能把当下不能穿的衣服扔了,不然到了换季那不就没衣服可穿了,一直买衣服虽然能让自己心情愉悦,但财力可承受不起。所以我给出自己的理解,这当下的期限是“一年”,一年内用不上的东西就可以扔了。不要觉得一年时间长,回家翻一下,东西超过5、6年不用的比比皆是,十年以上的可能也不少。当然,特别说明一下,你家里的古董不在此列。
说完了以上,再说一下不扔东西对人产生的影响,这影响小到影响心情,大到影响冥冥之中的运势。先说一个破窗效应吧,如果你去到一个干净明亮整洁的地方,你是不是也不会随便扔垃圾了?但你到一个环境脏乱差的地方,随地吐个痰,扔个瓜子壳大概也没什么心理负担。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破窗效应”。而两者比起来,自然是干净敞亮的地方让人心情愉悦,而环境脏乱差的地方则让人避之不及。如果这地方是家呢?这样的家是能让人放松还是让人想逃离,就看你愿不愿意下决心断舍离了。
好,那么我们扔完了东西,确认了手头留下的都是一年内都用得上的东西后该怎么整理呢?
首先:“三分法”分类法。一般整理东西从分成3类开始,然后在每个类别下再分3类,以此类推,直至做完分类工作。
其次:收纳时按照“七五一”法收纳,具体做法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开放式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五成,最后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我们如果去超市量贩店,可看见的商品都是见缝插针似的挤着堆着放,可高级精品店里,货架上只会零零散散放着非常少量的东西。可见高级感是通过“疏”来体现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般也就一两件吧,个个都是镇馆之宝那也不能称之为“镇馆”了。
第三:家里摆放整齐了,为了不再弄乱房间,一定要改变原有爱囤积的生活习惯,不然没办法彻底干干净净。逛淘宝逛商店的时候要遏制冲动消费,特别是不要干出买椟还珠,为了赠品去买东西的习惯。在力能所及的范围里,东西用得好一点,不要去用赠品毛巾、赠品杯子、赠品圆珠笔……山下英子在书里说:“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一个老是喜欢用赠品的人,个人形象至少和“优雅”、“气质”沾不了边。
书已经读完,接下来该断舍离给需要的人,让它去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