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6学习第三讲“如何平衡专家模式和教练模式”的大课结束之后,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二次复盘,我担任今天直播,我们组的教练是李俊飞老师。课前安排好了大家的角色本次活动分为两轮,就我在大组里的问题“关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接着讨论,第一轮是专家模式,第二轮是教练模式。
二、出现问题
1.回到小组开直播的时候,我自己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会,邀请大家上麦,发现大家听不见我的声音,于是我在对话框里打字,让大家上麦先讨论,我先听着。我一检查,原来是麦的插头掉了,赶紧补救,还算是及时。2.今天对话的时候,谭影老师不能上麦,于是在对话框里打字。
三、教练式对话练习今天的话题是我自己的一个话题“关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在大组的时候,老师找话题的分享者,我就主动的跳了出来,还有付巍巍老师和徐立华老师参与讨论,因为这是涉及我自身的一个问题,站在台下永远是观众,真正的参与进来才能真正的学习。关于专家的建议,大家模拟得很像,也许是因为做教师久了,对学生经常给予建议和发号施令吧。虽然说的都对,意见很中肯,但是并不是都适用。而对于教练式的建议,每个人提出了中肯的问题,这是我忽视的,没有敢于直面的问题,通过他们的发问,我觉得犹如撕开自己的伤疤,但是值得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直面自己内心的盲点,才能做出改变。
1)对话中我对自己的观察是?
我知道自己很焦急,但是我依旧表现得从容,如果在以前,我一定是唠叨,现在我在放慢自己的脚步,因为我知道结果一定孩子会写,只不过是被逼的还是自愿的,我和他良好的沟通,努力的约定,让我们能都接受彼此的行为。
2)对方的情绪、需求是?
我觉得孩子的需求是被注意,被关爱,需要陪伴。
3)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有什么不同?
关于写作业之前要看手机的这件事情,每天都会遇到,还需要我不断地去让自己能够静下心去面对这件事情,不在焦虑,不再催促。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让他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做完要做的事情。
3.将刚刚体验到的感受写下或画下来。
通过不断的5学习,我已经学着逐渐放平了自己的心态。不再有以前的那种过分的焦虑以及那种假想,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精彩的一面,只是有时候我们过分的放大他的缺点,而淹没了他的优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关注,被发现,用表扬关注她,比批评指责的效果要好,并且不应该是评判,而是引导,让他正视自己的内心!
4.向自己表达感谢与关爱结束练习。
通过一段对话可以折射出很多的事情,因为一个短暂的瞬间可以折射出我们的日常行为。我们的焦虑情绪并不是因为一件事情而形成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能够慢下来,能够看清自己的行为。这些情绪究竟的根源是什么?才能够正视他,无论是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他都是可以被消化,都可以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无论对待任何人,任何事,上善若水,厚德方能载物。
五、总结:
1.今天的讨论,谭影老师没能上麦,但是林老师和张老师的角色模拟得很出色,问的问题也是层层深入,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2.林艳玲:专家就是站在权力场上,就是权威发号施令,别人来听。教练就是心理医生,逐渐在听诉说者说话,帮他寻找心底最真的声音。
3.张海静:专家直接给建议,让人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会让人质疑自己。而教练是让我们的情绪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4.谭影:专家的做法,有的时候也并不都是适合自己。关于教练做法可能更开阔孩子的视角。
本来今天打算让张海静老师在大群里作为代表总结。可是因为她上不去麦,所以还是由我进行了总结:我觉得通过今天的学习,如果我们用只有5%的那种认知行为去给别人指导,也可能来自专家的理论,也可能来自长辈的这种自认为是对的经历过往,可能这些是对的,但是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是试用的。尤其是说教的方式不被人接受。而对于教练模式,无论是他处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还是处理我们生活当中的琐事,人际关系,我觉得它更让人趋于态度平和,通过谈话,层层发问,把心底最柔弱的一面展示出来,在别人的观察,引导情况之下,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改变别人的钱提手,先是正视自己,改变自己,因为你所折射出的情绪都是你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