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楚辞》——摘记(46)

学习阅读《楚辞》中《渔父》

渔父

《渔父》是篇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强的优美辞篇。渔父见心情郁闷,徜徉于江畔的屈原憔悴不堪,便向屈原发出两个疑问:一问其身份,二问其如此落魄的原因,由此引出屈原的答话。通过屈原与渔父的问答,揭示了屈原的处世态度,表现了他高尚节操以及不惜舍生取义的精神。而渔父是位主张“与世推移”、高蹈遁世、游戏人生的隐者,他随俗俯仰、与时浮沉的处世思想与屈原形成强烈的对比。全诗在对比中进行问答,简短而凝练地塑造出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1],形容枯槁[2]。渔父见而问之曰[3]:“子非三闾大夫与[4]?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5],众人皆醉我独醒[6],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7],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8]?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9]?何故深思高举[10],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11],新浴者必振衣[12]。安能以身之察察[13],受物之汶汶者乎[1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15],鼓枻而去[16]。

【注释】

[1]颜色:面容,脸色。

[2]枯槁:这里是形容清瘦的样子。

[3]渔父(fǔ):打渔的老人。此处的渔父是隐士的化身。

[4]三闾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5]举世皆浊我独清:浊、清,指品德行为而言。

[6]众人皆醉我独醒:醉、醒,指对楚国形势的认识而言。

[7]凝滞:拘泥,固执。

[8]淈(gǔ):扰乱。

[9]餔(bū)其糟:本义指吃酒糟,比喻为屈志从俗,随波逐流。歠(chuò)其酾(lí):本义指饮薄酒,比喻为随波逐流,从俗浮沉。歠,饮,喝。酾,通“醨”,薄酒。

[10]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11]沐:洗头。弹(tán)冠:弹去冠上的灰尘。

[12]振衣:抖衣去灰尘。

[13]察察:洁白的样子。

[14]汶汶(mén):玷辱、污浊的样子。

[15]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16]鼓枻(yì):划桨行船。

【译文】

屈原被流放以后,在江边游荡独行,他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清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屈原答道:“世上的人都混浊,只有我清白;大家都醉了,只有我清醒着,因此被放逐。”渔父问:“有圣德的人不被事物所束缚,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推进。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搅混泥水,扬起浊波?既然大家都醉了,你何不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想得深远,操守坚正,使自己被放逐?”屈原说:“我曾听到古人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弹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好澡的人一定要整理一下衣服。怎能让清白无比的身体,沾染上污秽不堪的外物?我宁愿跳入湘江,葬身鱼腹。怎能让洁白纯净之身,蒙上世俗的尘泥?”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1]濯(zhuó):洗涤。

【译文】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渔父于是远去,不再和屈原说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渔父词 寂寂烟波万里舟,潮平夜色枕寒流。人欲去,复何愁?浮名已逝醉自由。 渔父词 一道残阳照落红,西风月下...
    而今又到落花处阅读 4,529评论 0 4
  • 渔父濯沧浪 沧浪,古水名。典出《楚辞补注》卷第七〈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
    清馨雨荷阅读 5,461评论 1 3
  •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
    岁聿其莫阅读 4,241评论 4 16
  •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处理不好也是容易出大问题的,别忘了,白求恩大夫就是因为一个指头的问题而成了烈士。...
    税之家阅读 2,118评论 0 1
  • 文/一江 图/网络 【九洲诗词】 端 阳 一江 ...
    一江山人阅读 7,808评论 5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