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指导专家:秦波 教授
编者按:为了更好提高肝病相关救治水平,总结慢乙肝临床治愈经验,由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提供学术支持,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愈见乙肝2023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已在全国陆续开展,旨在为肝病感染相关医务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我国慢乙肝临床事业的发展。目前已推选出部分优秀的临床治愈病例,特此与大家分享这些临床治愈的成功案例。
随着慢乙肝临床治愈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已有多项研究表明NAs经治慢乙肝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可极大提高临床治愈率,其中优势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更高。但PEG IFNα治疗过程中偶有不良反应发生,合理应对不良反应,采取PEG IFNα个体化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二、)。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例普通干扰素α和核苷经治的HBsAg低水平的慢乙肝患者经PEG IFNα间歇治疗终获临床治愈的病例。
患者姓名:陈XX
性别:男
年龄:33岁
家族史:无乙肝等肝病家族史
现病史:2000年,出现乏力、纳差,在当地医院检查示“乙肝大三阳(活动期)”,给予保肝等治疗后症状好转,未行抗病毒等治疗。2004年,普通干扰素α治疗半年后肝功正常,HBV DNA阴转,乙肝两对半显示“小三阳”。2011年,反复出现肝功异常,间断使用普通干扰素α及拉米夫定治疗,病情控制欠佳。2015年,于我科检查HBV DNA阳性,考虑拉米夫定耐药,换用替诺福韦继续治疗。2018年,复查HBsAg 846.56 IU/mL,HBV DNA阴性,开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后续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HBV DNA < 1.0 × 103 IU/mL;
血清学:HBsAg: 846.56 IU/mL; HBsAb (-);
HBeAg: 0.39 S/CO; HBeAb: 0.02 S/CO;
HBcAb (+);
生化学:ALT: 43 U/L; AST: 22 U/L;
开始后续治疗时间: 2018年9月
治疗方案
注:PEG IFNα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TDF 替诺福韦酯;LDT 替比夫定
后续治疗过程
以PEG IFNα单药治疗为起始周数计算(0周)
HBV DNA < 1.0 × 103 IU/mL;
HBsAg: 846.56 IU/mL; HBsAb (-);
HBeAg: 0.39 S/CO; HBeAb: 0.02 S/CO;
ALT: 43 U/L; AST: 22 U/L;
5周,因ALT、AST急性升高,白细胞计数降低,暂停PEG IFNα治疗
ALT: 353 U/L; AST: 199 U/L;
WBC: 2.41 × 109/L
11周,HBsAg大幅下降,ALT下降,白细胞恢复正常,重启PEG IFNα治疗
HBV DNA < 1.0 × 103 IU/mL;
HBsAg: 186.97 IU/mL; HBsAb: 0.17 mIU/mL;
ALT: 81 U/L; AST: 36 U/L;
WBC: 4.1 × 109/L
25周,HBsAg较基线下降约2 log10 IU/mL,白细胞计数较低,对症口服升白细胞的药物
HBV DNA < 1.0 × 103 IU/mL;
HBsAg: 10.97 IU/mL; HBsAb (-);
ALT: 91 U/L; AST: 74 U/L;
WBC: 2.16 × 109 /L
40周,HBsAg下降至接近转阴,白细胞计数仍然较低,且因患者自身经济原因停用PEG IFNα 60周
HBsAg: 3.83 IU/mL; HBsAb: 0.4 mIU/mL;
ALT: 106 U/L; AST: 72 U/L;
WBC: 2.29 × 109 /L
100周,患者来院复查,血象正常开启PEG IFNα + TDF联合治疗
HBsAg: 0.3 IU/mL; HBsAb: 0.08 mIU/mL;
ALT: 74 U/L; AST: 33 U/L;
WBC: 5.05 × 109 /L
105周,ALT急性升高,白细胞下降,因患者不能耐受,考虑替比夫定的安全性高,106周开始改用TDF + LDT治疗
ALT: 146 U/L; AST: 83 U/L;
WBC: 2.05 × 109 /L
110周,血象复常,重启PEG IFNα + TDF联合治疗
ALT: 54 U/L; AST: 30 U/L;
WBC: 4.04 × 109 /L
115周,高敏HBV DNA检测不到,HBsAg转阴
HBV DNA < 1.0 × 102 IU/mL;
HBsAg (-); HBsAb: 4.6 mIU/mL;
ALT: 98 U/L; AST: 50 U/L;
WBC: 2.84 × 109 /L
巩固治疗至122周,维持HBsAg清除,停药随访
HBsAg (-); HBsAb: 9.53 mIU/mL;
ALT: 101 U/L; AST: 54 U/L;
WBC: 2.88 × 109/L
随访至126周,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HBsAb水平升至200 mIU/mL以上,ALT及血象均复常,后续随访肝活检显示HBsAg阴性
HBV DNA < 20 IU/mL;
HBsAg (-); HBsAb: 279.07 mIU/mL;
ALT: 17 U/L; AST: 20 U/L;
WBC: 4.55 × 109 /L
指标变化
后续治疗过程中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后续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该病例是一例普通干扰素α和核苷经治的HBsAg低水平、HBV DNA和HBeAg均阴性的慢乙肝优势患者。患者对PEG IFNα具有敏感性,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白细胞计数降低及ALT升高,积极合理地应对不良反应,采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对症治疗,当患者耐受性不佳时暂停PEG IFNα治疗,待血象恢复正常后,重启PEG IFNα + TDF联合治疗。治疗25周时,HBsAg较基线下降约2 log10 IU/mL,ALT升高及白细胞下降,可能与HBsAg的大幅下降紧密相关。40周,HBsAg下降至极低水平,白细胞计数仍然较低,但因患者自身经济条件停用PEG IFNα 60周。100周,血象复常,开启PEG IFNα + TDF联合治疗。期间因血象异常,采取间歇治疗。115周,高敏HBV DNA检测不到,HBsAg转阴。继续巩固治疗至122周,维持HBsAg清除,停药随访;随访4周,HBsAb转阳,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HBsAb水平升至200 mIU/mL以上,肝功能及血象均复常,获得了理想的治疗结局。
2、PEG IFNα治疗后转氨酶及白细胞的反复异常与HBsAg的进行性下降密切相关。
3、对PEG IFNα敏感患者适当采取间歇治疗可使患者获益,慢乙肝患者基于PEG IFNα治疗可出现延迟应答,即停药后仍然维持较好的疗效。
4、提高患者依从性,严格遵从医嘱,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沟通是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