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奶奶总爱叫他“老信子”、“老信鬼”,用我们那儿的话“憨不憨的,信不信”,意思大抵就是这人有点傻;村里的人过来借东西,爷爷秉持着能不借就不借的原则,怕把我家东西弄坏了,这就得爸爸出来数落他两句;小时候,我觉得爷爷有时候好啰嗦,总是爱说不要跟坏孩子玩这类的……
随着房屋始落的搬迁,加之爸爸在村里的生意起起落落,爷爷奶奶也前前后后、上上下下搬了不下于三次家。有些房屋拆了,有些房屋尽管没住了,但依然到处有他们的影子。不过,他们的搬家史除了一家人呆在一起的老来之愿外,我觉得更是因为心疼爸爸——这个唯一的儿子,生意太忙怕受欺负的缘故,于是尽点心力。
大抵是因为我还未结婚、未有过孩子,一直难以体会父母对子女之爱,于是常戏谑爸妈“要孩子真麻烦,还得养,还对他们这么好,还不如把钱攒着养老呢”,到后来我慢慢体会到,除了繁衍后嗣的传统基本道德观念外,更是希望和梦想的延续。
爸爸说“爷爷、奶奶在,他很放心,也不必担心家里”,爷爷一直都身体不好,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吐血,一年到头不断的药,平均每年得到市医院住上个一两次,小医院就不多说了。
爸爸也是怀抱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心态,平时不管再忙晨醒定昏,就算过年在我们几个孩子强烈建议和撒娇攻势下,也是坚决不在外过夜,说担心爷爷的身体,万一怎么样没人及时赶过去。
爸爸说“你爷每次病着,我的心都在嗓子眼里,害怕的慌”,没到这一步,没人可以体会这种心态,设身处地,我难以想象、甚至不敢想象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助和悲恸。
爸爸说“你爷爷、奶奶每次一边门坐一个人,简直就像左右门神”,是啊,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了,但但站在老人的角度却总想帮儿子干些什么呢?!也只有看看门,毕竟家里是门市生意,离不了人,让爸爸、妈妈他们出门忙事的时候无后顾之忧了。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每天早上都会做红薯稀饭,大点下晚自习爷爷也是热好饭菜等我。现在因为病痛,爷爷最喜欢的红薯稀饭也戒了,吃鸡蛋也只能吃蛋清,甚至于跟小孩一样只能喝米粉,甚至到后来什么都吃不下。
爷爷觉得看病、住院花钱,一直觉得说对不起爸爸妈妈;奶奶常常衣不解带的伺候他,以至于最后一刻牵挂着。不记得奶奶、爸爸和姑姑们陪了您多少个晚上,聊了多少事,记得爸爸说“父子几十年,没能让您享到福”,是的,因为病痛您没享到啥福,而爸爸对您也是应该的,正如您对小时候有伤的爸爸不离不弃!姑姑说“不用担心妈,我们会好好对她”,是的,我们都会的。爸爸、姑姑们说“伯伯,还有放不下的不?”您摆摆头。
去世前一天,跟着奶奶去拿您身份证给爸爸好让开药,无意中翻到了您的党员证,拍了照,拿来跟家里人分享。尽管有着残损,可真的是太帅了,您心情很好,聊了很多,才发现原来您也是副班长呢,自己在部队的经历、奶奶的往事、带爸爸看病等等。

如今回到家,再也没有您那儿兴奋的表情、迈着蹒跚的步子过来看我的身影。人越到某个阶段,越喜欢一家人聚得齐齐的,每次姑姑们带着小家伙们回家,您的眼睛里都是泛着笑意。尽管您到最后阶段疼痛难忍昏昏沉沉,但我们一喊您,您还是会强撑着睁开双眼,笑笑着点点头,叮嘱弟弟天气冷上楼。
您去了,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多么好的日子,又是多么糟糕的日子。八月十九,爸爸满足了您的心愿,跟人换了块地,让您回到了姥太的怀抱,姑姑们全体挖坟填土的人送了烟和糖,爸爸带我们给跪下磕头道谢,生活,确实需要些仪式感。
您两年前就为自己拍好了照片,奶奶不乐意看,一直收着没拿出来,今年倒是排上了用场。人生就是一个圆,终点亦是起点,到了那边,您不会再被病痛折磨,重新开始。

我想奶奶总问爷爷喊老信鬼大抵是因为爷爷年轻时作为老大为家庭付出过很多的缘故吧;爷爷不爱借东西则是因为家里的东西都是爸爸辛辛苦苦置办起来的,都是钱而老年人又是老一辈的农村老人的大多数护犊情的表现,不过后来爷爷在爸爸的熏陶下改变了很多;而爷爷的啰嗦是怕小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所有种种,满满的都是爱!
正如爸爸和何姑父所说,逝者已逝,而其希望不灭。吾等后辈定激励进取,奋发图强!
我相信,您一直都在!
(二零一七年农历八月二十九作此篇,以瞻仰先人之风,表以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