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当初学习网购是为了省钱的举个手。
没错, 似乎现在这个社会的所有行为都瞅准了我们的钱包,正看着文章,措手不及来了一记软广,正刷着朋友圈,各种微商变着花样发广告,正煲着剧,突然一发口播吓得我摔下沙发,原来打广告还有这么多形式的操作啊!
于是我们也免不了俗买买买一番,特别是遇到电商购物节的促销,如果不买就像吃了大亏一样,剁手还生怕落后,剁得不亦乐乎。
《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这本书中总结了大量行为经济学大师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性思考、理性消费提供帮助,告别冲动消费的买买买困境。
损失厌恶心理
损失厌恶心理说的是我们做出选择时宁可失去新经验也不想放弃既得利益的想法。
原来,我们平时去到每一个餐厅都愿意点相似口味的菜品,或者是不自觉在同样几家餐厅中来来回回轮换就餐,而不去尝试新餐厅的心理,就是属于这种“损失厌恶心理”。
还有一类行为也是基于这种心理做出的,比如购物节前,商家会在店铺首页放出各种优惠券,“直减”、“满减”、“返现”等诸如此类的优惠,许多消费者会基于一种为了凑足优惠券使用条件中规定的数额而进行一种“凑单”的行为。
其实这些都是在“损失厌恶心理”作祟下,不明智的冲动行为模式。
跳开盲目消费这个行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日常做出选择前,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只有真正全面思考,权衡利弊才能避开此心理带来的弊端。
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让我们产生一种“全世界都在关注我”的错觉,这种“胡思乱想”容易在我们消费时作出错误的判断。比如盲目跟风这类行为,我们总是误以为大家会注意到我们使用什么样的产品,身穿什么样的衣服,而过度地进行攀比。
但是我们要知道,永远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的人也许只有我们自己,那种走在路上都像在走T台的错觉是自己给自己的。
然而我们既不需要过分在意被人关注,或不被人关注。
想要破解这个魔咒还是有方法的:
1.充分准备;2.保持自信。
当我们信心十足的时候我们是不害怕被人的过分关注的,因为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想不让别人关注都很难,你自己已经是行走的发光体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一书的标题就很能说明道理,所以时刻做好准备吧,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替代性报酬
替代性报酬就是通过改变一些事情的消极表现形式,使得原本无趣或者难以坚持的事情,在行为后能够获得即时回报的原理。
比如大众公司在瑞典地铁站的音乐阶梯,使得电梯使用比例上升,让人们更愿意爬楼梯。
有些商家就会采用“替代性报酬”的策略吸引消费者购物,比如捆绑销售中,购买两件商品可以打折,消费者容易被打折吸引,冲动消费而购买了原本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应当识别商家的此种策略,理性看待商品,以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替代性报酬”原理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用即时激励的形式,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近期下载了一个APP叫“欲望与成就”,在APP中,成就清单由每天的习惯和代办事项组成,完成了这两项就会获得自己设定会回报,欲望清单则可以写下自己想买的东西或者平时想吃但高热量的东西,在收集到足够的成就币以后,就可以让自己去买买买了,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换取“回报”,不能太心安理得噢!
如果我们能够熟悉和掌握上述经济学原理,那么,我们不光能在“买买买”上养成理性的消费观,还能借以改变我们日常的不良行为习惯。
参考书目:《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日]木瓜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