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身边的人,对生活的态度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闲人、忙人和自得其乐的人。
这三种人生状态正好与《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三种学习状态对应。
闲人表现为“自以为是”、“自圆其说”。吃好喝好玩好睡好的同时,他们总觉得自己知晓一切。他们以“评论”刷存在感,总有一番对人对事的各色见解,喜欢侃侃而谈。但大多数人又都不愿意听他们的。他们也不以为意,精神胜利法用得炉火纯青。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典型的代表。
忙人表现为“争分夺秒”、“精打细算”。他们的眼睛盯住回报,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在追名逐利上。他人他事稍有延误,就会让他们抓狂。有疲于奔命忙碌一生的穷人,也有爱财如命积累财富的守财奴。他们一生都在忙碌,而不是在生活。他们成为了名利的努力,失去了自由和生活。
自得其乐的人表现为“从心所欲”、“不知老之将至”、“如数家珍”。他们的眼睛盯住自己的爱好,把时间投入到自己爱好的事情上,结果可能无名无利,收获的是内在的满足。他们的眼睛是发着光的,站在自己的地里仿佛拥有了全世界。他们是生活的主人,在自己的热爱中度过一日有一日。
我喜欢第三状态的自己,不会没有存在感,也不会纠结地把生活变成战场。
有自己喜欢的事做,享受自然而然的成果,这是一种精神满足,会让人容光焕发。
每个人生活在这世间,人生不过都是与自己周旋,都是在打扫自己的一间屋子。都在与自己的屋子周旋。
命好命差、有钱没钱最多不过是房型不一样。有茅草屋、普通房屋和别墅的区别。住在里面的人的心态才是房屋的状态。
闲人的屋子,从不打扫,令其落满灰尘,只视而不见,不影响在里面呼呼大睡。
忙人一板一眼,紧跟潮流,对时髦的、高档的、贵的东西趋之若鹜,想尽办法弄回家。各色装饰摆的摆、挂的挂,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很容易乱套,看着金碧辉煌,其实都用不到,只不过满足了越来越大的虚荣心。
自得其乐的人却可以只专注于自己喜欢的几件东西,可以很少。每天坚持打扫,把房子变成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就像六一居士,物质可以很少,精神可以很富足。
每个人生来都是闲人,可能因时事艰辛被逼成忙人,毕生的追求都是成为自得其乐的人。当然每个人都处于这三种人生状态之间,能适时地切换,才能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