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不想板着面孔来装产品大咖,也不想捻着兰花指来装小清新,文档写的累了,随记几笔。这篇文章不投任何稿,随便看看。
最近比较累,各种加班开会马不停蹄。在旅途中,常常萌生退意,觉得忙忙碌碌所谓何事,不如谋一闲差,终老此生算了。此意一生,立刻又开启自嘲模式:当初好好的闲差不做,吵着闹着要去创业的也是你自己来着。
我深知自己,嘴上抱怨累,心是诚实的。
我刚来创业公司的时候,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看准了他们的业务模式,是不是看中了他们的团队,是不是给你了高薪,是不是许诺了你股权。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内心都不是那么理想。从数据的角度上来说,这份报告挺难看的。然而,我也接受了,而且接受的非常突然。
那时临近新年,我刚入职到一个新公司,职位满意,薪资不错,工作也很清闲,但我入职的第一天就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只不过,离开这里又能去哪里,常觉得迷茫。因为,市面上的大多数工作,看来也无非如此。帮人做系统,帮人搭建理财销售体系,资金清算,做资管,消费金融,信贷账户,这个那个,blabla,想想就倦意丛生,似乎能做的也就这些,然而又不甘心。
还记得是一天清晨,父母回老家奔丧,只留我一人在家。
那清晨如此明亮, 拉开窗帘,窗外一片雪白,想起逝去的家人,忽然心里就静下来了,一个声音在大脑里说:你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你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毫不犹豫一气呵成的,我拨通了电话:我想好了,准备加入你们。
没有像一个分析师那样去思考,没有像一个产品经理那样去掂量,没有像任何人想的那样去反复权衡什么业务模式什么股权比例什么预后什么什么一切的东西。我只知道,big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rt.
我是一个挺敏感的人,容易被感染,但常自诩,唯其这样,才能做好产品经理,实际上,只不过是为自己的不成熟说些掩盖的话罢了。说我没有功名利禄心,这是不可能的,我又不是圣人。而且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价值,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给ta估价多少。所以,既难免俗,不妨流俗不吝。
以上的话,多有矛盾,逻辑内常有不通,然而这才是真实的我,你们看到的那个逻辑严谨的我,只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