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心记》第二个书评,实在没想出更好的名字,于是偷了个懒,还沿用之前的。
全书四册读完,感受颇多。关于故事好、情节棒、文笔佳等优点在第一篇中已经写过,此处不再赘言。
说说本书的定位,从故事的时间到空间可以看出,作者写言情,却又不仅止步于言情。她写朝堂纷争里的尔虞我诈,党羽倾轧间的全力斡旋;也写寂寞宫闱中的浮华乱象,勾栏瓦舍内的纸醉金迷……笔下的故事架构庞大,哪能用言情二字一言以敝?而最后,是喜荷等在了古北口,令齐奢天衣无缝的诈死计划破产,她为儿子的皇图霸业除掉最后一根刺的同时,也在自己爱而不得的感情里杀死了他,从身体到灵魂,齐奢在她心里都成了死人。所以故事结尾,又回归爱情。
喜荷在政治上无疑成了赢家,齐奢除掉王氏一族,而后喜荷除掉齐奢,简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大手笔,但她却在自己的爱情里为自己挖了一个填埋不完的深坑。
在与齐奢的一场政治联盟里,喜荷没能坚守住一个“政客”该有的底线,爱上了随时可能翻脸为敌的“盟友”。
男人总是能将爱情与性区分的极为清晰,而身在后宫无所依附的喜荷,也不过是一个遭受命运苛待的可怜之人,她在床笫之间为儿子谋一条通天之路,却把自己的感情也搭了进去。只遗憾她在最美的年华里,没能爱到一个好人。而齐奢在爱情上或许是个慈悲好人,在与喜荷博弈、与王氏对决的政治纷争里,实在跟好人不沾边。
直到多年后,喜荷在坊间遇到齐奢的儿子齐家,依稀是第一次见面时十七岁的模样,只不过那时齐奢的眼中只有仇恨,而如今齐家的眼中是灿然的笑意。一瞬间,喜荷与往事达成和解。
再说青田和齐奢,全书两人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矛盾冲突。第一次是青田被下药陷害与乔运则私通,齐奢由着王妃把青田发配到杭州做尼姑,知道真相后,他前往杭州求和,青田不理不睬。本以为齐奢要打一场硬仗,没想到真实缘由竟然是青田不想再拖累他。而第二次两个人矛盾来的有些突然,齐奢的所作所为更像是中年危机全面爆发,而最终青田竟然主动求去,给齐奢空出位置纳新人。
青田对这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其实对她蛮不公平,而在她与齐奢的感情中,她一直没有给自己一个真正平等的身份,她是站在深坑里仰望星空一样,怀着一颗忐忑之心,卑微的爱着齐奢,仿佛他的给予全是施舍。我听过一句话,爱一个人就情愿将自己放低,而青田是把自己放低到了尘埃里。
古代男女地位悬殊,很可能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因。青田犯错,齐奢可以一个不高兴就把她发配“边疆”,任人欺凌践踏。而齐奢办了“冤假错案”,轻易就获得原谅。两个人相爱时,看似身份平等,一旦男方翻脸,女方就是万劫不复。
而这样的爱情,说得黑暗点儿,对女人来说是处处机锋,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
不知道作者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齐奢把锋刃插入胸膛,挖出他滚烫的一颗拳拳之心,再由喜荷交给青田时,两个人在爱情里的悬殊地位之间的沟壑瞬间被填平。一个行动胜过万语千言,齐奢不单在太平盛世里许了她一个美丽梦想,亦在荒芜年月里为她开天辟地。
在齐奢而言,为青田去死不需要犹豫。在青田而言,为齐奢活下去却需要勇气。
而百转千回后,齐家的出生,应该是作者最为仁慈的一笔。
两个人爱情里没有演完的华丽篇章,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最终成长为大反派的乔运则,虽然戏份不多,却对整个故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多年卧薪尝胆,经营算计,终于亲眼看到大仇人齐奢倒地而亡,如果喜荷除掉齐奢单纯是为了儿子,乔运则余生还有一代权宦的漫长道路可走,可喜荷见到齐奢死去的一刻,终于明白一切恨意,都源自于爱而不得。她在齐奢断气之前,为他除掉了乔运则。几个人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恨,戛然而止。
齐奢临死前对两个人未来生活的畅想,使结局极为巧妙地达成了某种圆满。应该正是那句话,美好的仗已经打过,所信的道已经守住。而作者该讲的故事,业已讲完。
这是最坏的结局,却也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