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辍学的小念

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小念却像一株沉默的含羞草,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角落。他性格内向,很少主动和同学说话,课堂上也极少举手发言,只有在被点名提问时,才会小声地说出答案。十一假期过后,小念的表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假期后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就发现了不对劲。以往即便不主动发言,小念也会专注地看着黑板,眼神跟着我的思路走。可那天,他的目光涣散,眼神时不时飘向窗外。听写词语时,以往正确率能达到九成的他,这次错得一塌糊涂,正确书写的没有几个。

批改作业时,小念的变化更让我揪心。之前他的作业虽不说多么优秀,但是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可这次的作业字迹潦草,很多字都写得歪歪扭扭,有些题目甚至只写了一半就没了下文。我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到底十一假期发生了什么,让小念变成了这样?   带着疑问,我拨通了小念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小念妈妈的声音满是焦虑。她告诉我,自己和小念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每周末才能回来一次,小念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次假期,她也发现小念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甚至问她:“妈妈,如果我不上学了,能去做什么呀?” 听到这话,小念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导孩子。

挂了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原来,小念看似平静的生活里,藏着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和学习上的无助。我决定找小念好好聊一聊。那天临近放学,我把小念留下,他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我轻声问他:“小念,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呀?”沉默了好一会儿,小念才慢慢抬起头,眼眶有些泛红。小声说:“老师,有时候我用手机打卡学习,看着看着就想玩会儿游戏,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

我顺着他的话问:“那你每天大概玩多久手机呀?”“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有时候快两个小时了。” 小念的声音更低了,像是在认错。我给他鼓励:“你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之前作业写得那么好,课堂上回答问题也很准确。只是最近有点松懈,才让学业受到了影响。只要你愿意调整,一定能变回原来那个认真努力的小念。”

听到我的鼓励,小念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我趁热打铁,和他约定:“以后每天完成作业后,你把作业拍照发给老师,老师帮你检查。咱们每天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就半小时以内,好不好?另外,每天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第二天上课才有精神。”

小念用力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小念每天都会按时把作业照片发给我。一开始有些错误,但是帮他指出来之后,慢慢的,小念的作业正确率越来越高,书写也恢复了往日的工整。课堂上,虽然他还是不常主动举手,但眼神变得专注了。他的听写经常受到表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看着小念的转变,我也开始反思:对于像小念这样内向、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我们不能用强硬的方式去批评指责,那样只会让他们更加自卑、退缩。首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和困惑,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关心。就像小念,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他多么渴望父母陪伴和督促啊。

其次,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内向的孩子往往不自信,一点点挫折就可能让他们打退堂鼓。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在肯定中建立自信。

再者,要帮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让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比如我和小念约定每天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按时发作业,这些小目标容易实现,当小念做到时,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从而慢慢找回信心,唤醒学习的内驱力。

同时,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尽可能多给予孩子陪伴和关心。虽然小念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但可以鼓励他们每天给孩子打个电话、视频聊聊天,问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牵挂。

看着小念一点点打开心扉、重拾学习的信心,我深深体会到,对于内向、缺爱的孩子,只要我们用耐心、爱心和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就像为他们点亮一盏灯,终会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学习的热爱和动力。教育之路漫漫,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引导,帮助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