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题解】
此章讲的是如何认识人、评价人的问题。孔子认为,评价一个人,不能简单地附众之毁誉,还要细心考察其所以毁、所以誉的原因,然后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
【译文】
子贡问道:“乡里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乡里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我的感想//
感觉到玄机。
现在想着子贡语句的背后应该是模糊的有一个前提是“大部分人”是指“好人”。
“乡人皆”是大部分都,而大部分都的“事情”或者“人”不能证明其就是“好”或者“坏”,对或者错。
记得曾问过一个这样的问题,“现在告诉你有舍有得是真真儿正确的,舍去收入的10%去帮助他人,可以做到不?”,“不行”(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低),很迅速地回答,“而且80%的人都做不到。”
也巧,正好说的是80%,也就是正好符合二八定律。
这个回答一方面说明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说明,大部分人“都”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所以有说世界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的手里。
而多数人认可的“地心说”也最终被少数人提出的“日心说”取代。
现在看来,我这儿想说的是“科学”验证很重要。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