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动物世界》的毁誉参半,《我不是药神》(以下简称《药神》)一经放映就已取得极高的赞赏,一水的好评,现在随着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等片上映,其热度不降反增。有人说这是中国电影工业迈出的重要一步,还有人称这将是中国最火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不可否认,《药神》确实是一部赚足眼泪之余真正令人有所反思的电影,也确实把中国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完整的呈现出来,震撼到了身处其中或深有体会的我们。
由真人真事改编再加上容易产生共鸣的现实题材,即使不刻意制造氛围就能轻易达到煽情的效果。可以说《药神》在起点上,就已经胜过同期一大半的电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是无懈可击的,是堪称完美的,是神乎其神的。正如影片的名字,我不是药神,也真的不神。
影片讲述了穷酸的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通过售卖能够治疗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而收获巨额利润,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通过影片中一些细节,可以看出程勇从一个贪图利益的商人转变为几乎被病人称“神”一般存在的心路历程。
首先,影片开始是对程勇家庭的介绍,可以看出,他虽然暴戾粗俗(从他对待前妻的态度以及三言不合要动手的节奏)但内心柔软善良,他宠爱儿子,赡养病重的父亲。当他在思慧家中脱衣窃喜,想和她发生点什么,可在看到思慧生病的女儿,一番挣扎后,选择离开。从这里,不仅体现出他善良的本质,也说明他强烈的道德心,这是他最终转变的根本原因。
其次,前半段程勇与其他几位伙伴之间的深厚友情,到后来他们的离世也是最终让他做出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最后,便是在印度所经历的事情,尤其是烟雾缭绕中出现的佛像,预示着他彻底的改变。
可惜的是,虽然剧情上安排了不同时段的转折和暗示,可因为前面的暗示都太隐晦,太拖沓,导致巨大的能让人反应过来昭示主人公变化的情节点都集中在后半段,故而转变显得太突然,让人感觉他一瞬间由唯利是图的商人变化为能为他人铤而走险的圣人,又或者说,他放弃已然平静富足的生活为一群不相干的人冒险,显得不可靠(毕竟当吕受益老婆来找他的时候,中间隔着巨大的时间裂缝)。
除此之外,片中有不少情节都经不起仔细的推敲。例如,卖正版药的定价太高,导致人们吃不起好像是整部影片矛盾爆发的根本点。但他们真的错了吗?要知道一款靶向药(针对药)的投入是巨额的,投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都是常事。比如2016年——罗氏药品研发费用是114亿美元、默克药品研发费用101亿美元。
这些巨额的研发投资超过一半会因为研发不出有效药而打水漂。也就是说,原研药虽然生产成本很低,但是研发成本却极其高昂。所以,研发出来的新药才必须定价高昂。这样才能找回研发成本,才能为下一次研发积累资金。若是个个都因为吃不起就闹事走私盗版,那以后正版的制药公司就只剩下倒闭了,试问这样是真的对大家好吗?
除此之外,还牵扯到公平性,如果说这种病能被纳入医保体系,那另外那些同等级别的病是不是也应该被纳入,那国家医疗体系还不直接乱套,因此,要循序渐进,改变也得是脚踏实地的。
而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我不是药神》对法与情碰撞探索的缺失与对此谈论、思考的欠缺。而这里的法也就是通过正版公司用法和警察执法来体现的。很明显,影片大量的笔墨着重于程勇的正面描写和病友的处境艰难,可以说是无处不煽情。
在大梦看来,它的煽情本可以做的更加高级,就是利用法与情之间的对比碰撞来突显出双方都深陷的困境,这就更加能突显出在此背景下病人作为直接受害者的无奈与悲哀。
也是因为缺乏对法的描述,周一围等法的一众代表的发挥空间明显被限制。坚定执法的警长被大家当做恶人,而周一围扮演的警察中途退出任务,人物设定不清。
同时,在观影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影片开头至中段长时间摇晃的镜头,虽然有可能是导演的一种技法,(后半段,在程勇拥有富足稳定的生活时,镜头也变得平稳)但不得不说,由于前半段的快节奏与情节的拖沓,镜头晃动的令人感到强烈的不适。
而整部影片,不难看出“囧”系列的影子,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系列在《港囧》时就已经出现明显疲态,而影片中最相似的不外乎程勇亲自拆散团队又重拾旧情,套路真是一模一样。囧系列的其他几部,都是人物完成了一套从偏执回归正常,重拾温暖的心理历程。
对比原型药神陆勇的真实经历,就能明显感受到徐峥的“囧”式人物。人物原型陆勇本身就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他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原价卖药,并无程勇前后的巨大转变。
而其中多用的印度风情,印度街景,也并没有与剧情结合紧密,风土人情总是显得有些生硬和苍白。
说了这么多,还想再多说一句,其实国内的现实题材作品并不在少数,比起《药神》,大梦更加钟意王宝强处女座《盲井》,李杨导演的《盲山》、赵薇《亲爱的》等作品。有时间都可以找来看一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