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学的故事是这样的:现在的快递员怎么都这样,送餐时东西撒出来不说,态度也真是及其恶劣的。我一同事订了一份外卖,都三点多了,结果送过来后汤都洒出来了,我同事就抱怨了几句,结果人家还可不服气了,跟我同事大吵了一架,态度太恶劣了。
B同学不同意了:你怎么能断章取义呢,快递小哥也不容易,天这么冷,汤就洒出来一点,再说是那个女生先出口骂人的,还说了那么难听的话,给谁谁能受得了。还说什么你就是一个送快递的。
其实,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那位女同事的外卖确实是洒出来了一点,而且她也说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很不高兴地就抱怨了几句,结果快递小哥解释,说自己骑的有点快不小心洒出来了,要不你就退了吧。可看着时间都下午三点了,女同事就不满意了,都这个点了,你让我退了,那我吃什么呀。于是你来我往,矛盾激化。下面是仅凭记忆进行的情景再现:
女同事:你这汤都洒了一半了还怎么吃呀,上次就是这样,你们怎么弄的呀?
快递小哥:我路上骑的快了点,不小心洒的,也没洒多少,要实在不行,你就退了吧。
女同事:退了?都这个点了,退了我吃什么呀?你得给我把这个问题处理了。
快递小哥;你要能吃就吃,不能吃就退了,只能这样了。
女同事:你怎么说话呢,你们这个问题谁可以给我解决?
。。。。。。
空气中的火药味渐浓,女同事用手指指着快递员迸出了第一句脏话;*你妈,你不就是个送快递的吗?你别走,你就在这儿站着,我要报警。随后打了卖家的电话投诉,说汤洒了还好,重要的是快递员态度极其恶劣。
快递小哥也是个倔强的人呀:我就不走,谁来了能怎么样。
随后,多亏保安的及时出现,双方刺耳的谩骂声渐渐消散,故事结束。
其实,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这个故事完全可以不用上演的这么激烈。首先从女同事的角度来说,她在这个故事中是掌握着主动权的。如果她不满意这次送餐,要么投诉,要么申请退款,完全可以避免这次无意义的争吵。其次,对于快递小哥来说,毕竟餐出了问题,他是有责任的,女同事的抱怨无非就是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如果他态度好点说句对不起,估计女同事也不会没事找事。
这个小故事让人不由想起了《搜索》中的这样一个片段:叶蓝秋时间曝光后,女记者陈若兮请了两位专家就此事发表看法,可是这两位专家以为讲学呢,一派和气,陈若兮就看不下去了,她说了一句话:观众要的是矛盾激化,并非一团和气。细想真是可怕,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不惜以牺牲真相为代价。
在这个网络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有时候明明是一件小事,却往往被杜撰好几个版本,而且矛盾越是激化,吸引的读者越多,而更多的观众在了解整个故事的真相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倾向,所有的信息的收集都有意无意的支撑自己更愿意相信的真相,反而忽视了真正发生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