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不能做一名好老师,那就先做一名好学生
曾经疯狂地为写作这件事奋斗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居然相信什么“倒逼”,也就是用输出倒逼输入。写不出来是吧,那就强迫自己每天写点东西,这样一种方法可以倒逼自己的输入。这种方法很像小时候做数学题的感觉,就是为了证明A=B,已知B等于C,然后需要证明A等于C,这样A=B就证出来了。乍一看这个倒逼机制貌似没啥逻辑问题,其实是个屁,没有充分的输入怎么可能写出有价值的内容呢。
曾经看过季羡林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话虽然糙了点,但是理不糙。他说饭都没吃,怎么能拉出屎来呢?肚子里一点货都没有天天想着现(xian),能现出什么来?才华是现不出来了,只能现丑吧。
最近书法班里的张华原同学提到了四个字,我很有感觉那就是“默而蓄之”,还附了一张老友发的朋友圈图片。真是太有道理了。
最令近我女儿比较让我头疼。周末我在家要写毛笔字,结果她嚷嚷着要帮我磨墨,我想可以呀,现在她还没法写毛笔字,培养一点兴趣也是好的,有了兴趣以后就不用我拿着笤帚在后面要打屁股才肯学了。
但是磨墨我也没磨过,只好在视频上找了一个磨墨的视频看一下。五分钟的视频,这个小崽子才看了20秒就嚷嚷着“我会了我会了”,完全没注意到后面视频里人家讲的每次加几滴水,先要从什么方向磨起,接下来再从什么方向磨,磨好的墨没用完怎么处理等这些细节的问题。
以前语文课本里学过从一到万的故事,真怕自己小孩以后变成这样。刚学会一点皮毛就开始叫,我会了我会了。自己深刻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本身也有这种毛病,才在不经意之间传给孩子了?
一名优秀的学生是有做老师的潜质的,别刚学个皮毛就想做老师。
写文章别一上来就想这说,我就天天的写呀写呀就能成作家。且不说你现在还没努力地写,事实残酷的地方在于,就算你努力地写了,能不能成还要看你的运气。
一切的学习最开始都是重复和模仿。还没学好就惦记着创新创造输出这些不着边际的字眼,无异于缘木求鱼。最后的创新创造也许无非是表个花样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类似的见解。
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同样一件事,这样讲对方听不明白,换一种方式讲听的人也许就能明白了。每个读者大概就是在找那种自己听的明白,又觉得舒服的人或者讲解方式吧。
不然你怎么理解,大道就是那么些内容,为什么什么人来讲都有人来听呢?那些后来的人无非是从深度和广度上不停地扩展它罢了。
就像有人说,道德经不仅仅是道德经本身,跟它相关的一切都是属于道德经的一部分。
写一部道德经是难的,但是做道德经相关的那一部分,还是有可能的。
做老师是难的,成为一名好学生还是有可能的。我们常说,不要好为人师,其实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在你还没有牛X之前,还是管好自己努力提升技能吧。等你真正具备这种资格的时候,人们也不会说你好为人师了,会有好多人想求着跟你学习了。
梁冬常常称自己是梁某人,或者小梁,渐渐地由于他越来越渊博了,反倒人们尊称他为梁老师。
在没有成为老师之前,做一名好学生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