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们在喝茶的时候,追求的不仅仅是那解渴的口感与滋味,更重要的是茶中蕴含之道。茶饮到一定程度,便要讲究境界。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源于中国,盛于日本。虽说两者差异很大,但所追求的却殊途同归,大抵都是最高境界的“无”。
中国的茶道讲究的是“大道至简”丢弃一切可丢弃的,只留下那一丝丝根本,没有太多固定的形式,甚至并不追求严格的规范礼仪。渐渐地,人们就忘了,中国到底还有没有饮茶之道。而日本的茶道讲究和、敬、清、寂,简单点说,和是主客之间的和谐、和悦;敬即相互之间的尊敬;清为清净无垢,淤泥不染;寂则忘却一切。而此四谛的核心便是“寂”,也可理解为佛说中的“无”。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吃茶讲究的便是茶艺,而所谓茶艺则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整套技艺。而吃茶的场合便称作茶席,更严谨一点的称谓应该是茶筵席,因为筵才是茶席之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童启庆在《影像中国茶道》中说: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它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茶席的设计是非常讲究的,茶罐、盏托、茶则、茶匙、水盂、茶巾、席布...等等
茶席上,诸多细节之中。一个简简单单倒茶,倒得好,宾主尽欢,倒得不好,不欢而散。倒茶一般都用公道杯,公道杯,意在主人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它将茶汤均衡,再平均分至每一杯中,使得每一个人手中的茶汤都是同样的滋味。
无独有偶,茶席很讲究,茶礼也如此。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即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意在去除杂质,润茶,使得茶叶舒展开来;还有我们常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倒茶以七分为敬,不宜过满;再者,端茶也要得法,双手端茶,一首抓耳,一手端底,把茶端给客人是为敬。像这样的规矩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对茶席的设计与布局,若想识得一二,推荐一本好书——《吃茶一水间》,权当留给诸位一同习之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