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悟
谈到心学,我一直有个疑惑,何为心学?不妨先来说一下,西方讲心,讲的是唯心主义,即一切都是出自内心本原。一切都遵从身心的,说的是一种内在的机理。其实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在讲修心,这个修心修的是自我,还是道?无从可知。谈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理学。可能很多读者在读完以后会在思考一个问题:“王阳明的心学,为什么讲理学”。二程,朱熹讲的“天理”的目的就是灭“人欲”。后来普遍原封不动地认为,二程认为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而人性的善恶不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也就是说需要依靠外界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王阳明他为了修法内心,找到悟道真理,一连七天对着竹子,对着竹子,并没有达到致知的效果。后来,王阳明在梦里,突然明白了,圣人之道在内心,反省自己,道在正,正在心。“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能会“知”。见父知孝,见兄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便是良知,恻隐之心充足到了极点,就是仁了。其实在常人,不能够有私意障碍,所以要用“格物致知”一段功夫去胜私理,到心没有障碍,能够充塞流行便是“致知”。致知就是意诚,把心推上去,可以直到“治国”、“平天下”。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想想,要是我们自己在有天晚上,做这样的梦会不会惊呆。估计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着魔了,其实不是,这个梦其实就是有心而生,心里装什么,就会有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比如,你有一天你在想我能有一套房子就好了。其实冥冥之中,你现在想了,后面就能成了,这就心想的内生动力。所以大家多多想一想。
2
第一等的事情
两天时间,两个极端。我一个晚上去跨年,一个晚上在玩手机。因为在咳嗽,但是我咳出了心得。“何谓一等事和两件荒唐事。”接下来听过娓娓道来:王阳明从出生长大开始,生性活泼、顽皮好动。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易迷恋。先是象棋,后是读私塾,再去骑马射箭。容易分辨的是王阳明年少天资聪颖,属于好动好悟一类,做什么事情都是为所欲为。我专门从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关于做圣贤,王阳明与其父王华的对话;如下:
一天,父亲王华看到王阳明若有所思,就笑着问他:“听说你要做圣贤”。
王阳明点点头,回复“当然”
王华就质问:“你懂什么叫圣贤吗?”
王阳明直接回复:“圣人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
王华又道:背的是挺熟,但是那都是理想主义的呓语。岂能儿戏。
王阳明说:“孔子就是这样的圣人。’
王华正色道:“千年才出一个圣人,你能比么?”
王阳明反驳:“大家都是人,怎么不能比。”而后,望花语塞。
这是当中的一段,不难看出王阳明少时聪慧,给他本就出色的一幕,又添几许可爱之色。话又转回来,当世做圣人者,为少数,但大多数都只是空喊口号确意志不坚。终究是一场空。当然这只是为王阳明心中确定一等事,提供一个铺垫。
接下来的这个事,更是让人惊呼,瞠目结舌。这是关于爷、父、孙的三人的一段对话。阳明喜好军事游戏,没事就指挥作战。那天刚好阳明在布阵。王华看到了就训斥王阳明不入流,败坏家风。但是这个王阳明却问:“排兵布阵为何不入流。”王华确讲自古圣贤不做武士,从不参与舞枪弄棒。王阳明有点不解,回答道:“孔子不是文武全才。”王华跳起来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举考试,最好成为状元,像你爹我一样,就是状元,大家都喜欢我,尊重我,羡慕我。”王阳明却说:父亲中状元,后世子孙还是状元吗?”王华说:“你若想中状元,还需刻苦读书。”王阳明随意一笑:“原来只是风光一代,但建功立业却能流芳百世,我才不稀罕状元。”王华气的那是一个疯,要体罚王阳明。王天叙就和王华讲说“最好的教育是引导,不是强制管束,应该顺着习性去教育,我这个孙子将来必有大成,不是你能体悟到的。”我们深入去分析这个小故事,给予我们的感受有两点,一个是王阳明的家庭教育;一个是王阳明的价值观念。我们逐一进行分析:其一,王阳明的家庭教育,父亲乃是状元郎,饱读圣贤之书,但为专注的守道之人,讲究太平世道,皆以文治,家庭教育以读书做官为首要,这与古代读书人的局限思想不无关系。但是王阳明的爷爷却是懂得育人之道,讲教育的目的首在育,在于引导。凡事顺应孩子的习性去培养。其二,王阳明的价值观,从小把别人看的特别重的东西视为粪土,并且树立起与圣人同一的理想。这种与生俱来的不羁,让他能够话别不同观点,做不一样的事情。因此,这两点虽没有直接让王阳明实现理想需要平台,但他辩驳观点的不同思维模式,让他在今后军事上的成就有所收获。
|关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