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太庙,每事问”,如此简单的六个字两次出现在论语里,开始我是大不以为然的。偶然的机缘,我忽然悟到:“问,是学子最可贵的品质”!
“问非问”,感觉圣人之问并非“疑问”之“问”。“问”只是一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而已,更多的是求证吧,而非一窍不通的疑问。
其实,有很多问,是自己心中已有答案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问,早有雄心壮志在胸怀;“问渠哪得清如许”之时,心底已有源头活水流;“问君能有几多愁”者,早将多少愁绪付于江水东流去!这,哪里是问?这分明是言志,是自得,是抒怀!
再看看如今深陷题海和作业堆里的学子们,机械的抄写,反复的练习,低效乃至无效而又无奈的疲于应付,经年累月,重复压抑到麻木。他们可曾有过发自内心,经过大脑的“问”?可有人启迪鼓励他们为进步而问,为求是而问,为成长而问?
正如此,方显圣贤之“每事问”虚心好学,精益求精的难能可贵。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学习的道路上,愿我们多一些思索之问,明理之问,求真向上之问吧!
浅陋拙见,贻笑大方。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