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圆满结束一年,之前周边人群以及自己给予给我对大学的憧憬与幻想也不过如此了,迷茫、焦虑、崩溃、失眠都出现过,每天时刻提醒着自己该设定个计划,不要让那个自己忙的毫无目的的时候致使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真的正确的。
我现在依稀记得,大一下学年语文应用文写作课程最后的项目四是让我们自己上台演讲,在所有人面前我表现的很平静,就好像随口即出的样子,很好笑的是我准备演讲稿的短暂的时间,网上搜罗了很多演说家之类的节目,熬夜恶补他们的演讲时整合出来能够与听者以及评委产生共鸣的主题,我假设过要讲父母,还试图和父母视频找灵感,但似乎成效并不是很好,但是应我爸那条现学现卖的微信消息我好像有了点什么。。。。。
一下子出口就看见了,很长时间我没有清晰的认识自己了,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也少了,好像和最初高考完对自己期待的样子不同了,我没有好好学习一门技能,没有真的改变自己的性格,没有充实自己,身边的社交多了,但真正可以倾心的朋友属实没有,习惯了一个人不表露心事的样子,但是好像忘了问问自己是不是开心。所以《我世界--以最舒服的方式与自己和解》的演讲稿也就自动生成,好像错过了很多可以表现自己的机会,高中不被注意的惯性让我在很多人面前不能自如表现,但是报考省外的大学,自己还怀有一种侥幸,终于可以重新整理自己,以最新的样子迎接,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去,后来渐渐的会意识到其实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人的性格并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变动很多,自己可能有点想当然了。
过渡这一阶段之后想一想,其实都还好,不是很多方面都可以让很多人接受,但以自己的方式接纳自己是件开心的事情,不需要假笑来掩盖自己内心真实,努力做到把所有事都尽力完成,就像马东老师之前回答一位作者的提问时说“哪有什么转变自如,只是在不同的舞台上要以适合的身份转变而已,在60公里每小时的公路上就要发挥它的速度而不是遏制住。”
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尝试,不断的寻找人生的出口,禁锢这种东西你就把它当成一个白板,虽然空白但是你就有更多的区域可以自由书写新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