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约一个星期以前,twitter 正式开始测试280个字符的限制,这是之前140字符的两倍,中文、日文、韩文的字符将会按照两个字符来处理(即对于这三种文字,限制仍然是140字)。许多的个人、机构账号都在 twitter 上发布了280字符的消息并且加上了话题标签“ #280Characters ”来庆祝这件事情。
和友人交流这件事的时候,很自然地提到了新浪微博这款产品。友人有如下的论述“微博早就没有微博的含义了”,他得出此结论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微博这几年陆续支持了长图片、长微博、微博文章。对此论述我是持否定态度的。
微博被称之为微博,不是单纯的因为字数上的简短,同时也是因为内容上的零碎。微博当时为什么要定下140字的标准,100字行不行,150字行不行,最初的微博如果定下200字的字数标准会改变它的本质吗?我认为不会。140字只是浅度阅读的一个象征,只是碎片化阅读的一个象征。新浪微博选择140字的理由可能真的很简单,因为 twitter 选择140字。所以当多年以后,无论是 twitter 还是微博,在将字数限制变得宽松之后,本质还是没有变化。
这总是会让我想起最近手机行业都开始使用“全面屏”这件事情(我本身没有能力给“全面屏”下一个定义,判断某部手机是否为全面屏都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微博客放宽字数限制给我的感觉有点类似于手机开始追求较高的屏占比。微博客刚刚出现的时候140字不仅仅是意味着更简洁的语句,同时也意味着人类整体的交流方式,阅读方式,乃至于思考方式都开始进行改变。现如今的主流微博客都开始放宽字数的限制,但是事实上没有根本的改变。
在这次十周年版的 iPhone X 上面,我们看到了苹果给其配备了全面屏。我不会去和任何人讨论 iPhone X 正面的美丑,那个苹果将其称之为“原深感摄像头系统”的部分,对我来说绝对是丑的。相比起 iPhone X 看起来怎么样,我更加关心全面屏给用户带来了哪些体验上的改变。
今年的许多手机厂商都在“全面屏”这个买点上面投入了特别多的精力来进行宣传,会让用户产生一种错觉,一种“全面屏”能改变改变未来的错觉。但是其实没有,“全面屏”除了改变了屏幕本身以外,没有带来特别多体验上的改变。我们依然在和用小米 6 一样使用小米 Mix 2 ,那么小米 Mix 2 究竟对我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我不选择综合体验更加扎实的小米 6 呢?
这里引用不鳥萬如一的一句话:
全面屏潮流?不要开玩笑了。所有人都知道全面屏迟早会到来。大家都在做。有的人认为我一定要尽早做出来,这样以后可以说是我最早做的。有些人知道全面屏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Vivo前段时间发布了其最新的旗舰手机产品,也采用了所谓的“全面屏”,但是与大部分其他的手机厂商不同的是,它去掉了安卓底部的三大按键转而去思考如何用手势来替代虚拟按键的功能。我知道迟早会有安卓厂商会在对于全面屏进行思考后采取行动,我也在思考全面屏本身到底是否有意义,是否有除了“好看”以外的意义(更何况有些“全面屏”手机并不“好看”,说的就是Vivo的新机)。
在 iPhone X 上,我看到了对于“全面屏”最为激进的探索。去掉home按键,为了把屏幕延伸到屏幕顶端的两个角而做出了大家称之为“刘海”的效果。为了这部机器,苹果将许多基本的交互推到重来,我们不太可能像使用 iPhone 8 一样使用 iPhone X 。
iPhone X 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希望,那些手机厂商说的可能是真的,全面屏真的可能代表了未来,全面屏应该能在屏幕本身之外改变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