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越学越多越学越深入,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促使自己不断的学习提升,“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真的很有道理。
当世界在深刻快速演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和眼界还局限在“以不变应万变”,当然会有那种不适感,当政府提出全球治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提出后,当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后,当华为、小米的生态圈提出后,当“元宇宙”概念提出后,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这种社会变革呢?当然有的组织或个人很敏感,勤于收集感受世界,也有的组织信息稍有滞后,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大势浩浩荡荡,我们这一代赶上如此历史潮流,也算是一种幸运,有生之年能够经历如此规模浩大和深刻复杂的变革时代,实属万幸。每个组织和个人都不想去落后于时代的演变速度,唯有学习能够更好的成就自己,让自己紧跟时代脉搏,虽不能保证能够飞黄腾达,但是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和成功。
有句话挺喜欢的,“没有人知道结果会怎样,但尘埃落定前,请用尽全力,那束光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追寻”,以前听曾仕强老师的课,讲到老祖宗的思想“尽人事、听天命”,跟这句话一脉传承,命中注定的东西无法改变,唯有尽我所能,其他的东西让“天意”去定吧!
在准备进修的过程中,跟教授交流也收到一个词“思维边界”,是的,每个组织和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从事的事业和业务都是有边界的,这样就导致了组织文化和个人思维存在边界,泰山管理学院教授说了,大家都讲世界观,你连世界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你讲啥世界观啊?有很强的触动感!成语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就是说世界这么大,我们的思维边界被局限,就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如何突破呢?学习!学习是一种最廉价的投资!
毛主席也说“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学习也不仅局限于校读式读书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有足够多的金钱和时间去“行万里路”吗?“行万里路”确实能够见多识广,朱元璋当年不是和尚的经历游荡四方,也没有机会去见识体会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就没有形成后期霸业的基础。这是一种方式。另一种就是读书学习,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了解人文、了解发展趋势。为什么要突破思维边界呢?当我们了解了、见过了,当我们内心还存在不屈服,还心存理想,脑海还有光,还有能力“尽人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从事企业管理这么多年,发现大部分人对于业务的理解范围就在所接触到的业务概念,但是在了解《商业系统与质量体系》后,发现思维被所处的单位、所接触的行业、所见到的现状所局限,思考能力、眼界发散性明显受限,整个社会环境在大踏步前进,组织的能力、个人的能力提升速度,明显不匹配,导致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局限性,也影响了组织自身和个体的创新突破能力,目前商业“红海”“黄海”“蓝海”概念已经出现,而我们还处在组织管理初级阶段,纠结于如何控制、如何保证。所以可见几十年如一日的能力水准无动于衷也是有原因的,要想有所突破,必须突破思维边界,通过组织能力提升、不断的培训学习、标杆对比、见识世界,去打打破平衡,制造“不公平”,摒弃老旧滞后和掣肘,让组织和个人解放思想、充分发展,去不断争取到自己能够争取到的“光”,才有可能在VUCA时代勇立潮头!
只有“不断学习”方才能够支撑组织和个人的那一点“倔强”!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