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How to Write a Lot
作者是一个将情绪抽离出工作的的人。
在他的书中,他写到:这本书帮助你完成写作任务的同时拥有生活。在西方的文化里,工作小时以外的生活非常重要。作者既追求在工作日高产地完成写作目标,也追求在闲暇照顾家庭孩子和维持自己与写作和学术无关的兴趣爱好。将情绪抽离出工作还表现在,他将学术写作与经营停尸房相比较,认为写作是冷冰冰的,给尸体做防腐比写下防腐的处理过程要容易许多。有多少作者会把自己的事业这样作比较?作者还认为那些说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灵感的学者应该放下身段,没有那么多借口。写就完事了。作者是一个将行动与自我区分开的人。
因为心理学专业的背景,作者在写作时也强调,这本书并不是要让一个人改变内在。改变内在显然是困难且反直觉的。作者在试图让人通过改变行为模式来改变事情的结果。行为是可以通过刻意的引导进行重塑的,这不是让自己变得不像自己,而是通过一点点的行为改变去让自己意识到,原来自己这样是可以的。这符合中文语境里知行合一的观点。重点在引导而不是扭曲。作者引用了菲茨杰拉德的话佐证了这一事实。“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作者给出了一种学术写作成果导向决策方法。
找不到时间?不用找——像对待课表一样对待自己的写作日程表就行。找不到感觉?不用等——坐下来上班打卡一样写作,灵感就倒逼出来了。没看完文献?本来就看不完——把看文献也当成写作的一部分任务,看完就写。写不出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在“写”,所以写就完了。没有人期待你写出来的东西惊世骇俗,有的自己满意,有的他人满意,差不多得了。作者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例子。
这里不重复摘录。作者坚持了他信奉的这套方法15年以上,成果累累。
最后,这是一本北卡罗大学心理学教授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科研写作方法书籍。里面有大量真实地大学写作环境介绍和实验事实。全书可以大致分为方法论(1-5章)和具体类型写法(6-8章),第9章是全书总结。文字简单,内容充实,可读、易读。国内不知道有没有学者已经在翻译这本书。值得研究者们一看,阅读时间预计在7小时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