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举一反三。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只是?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读书不在于多少,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1.绿灯思维:
你相信什么,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技能。
其实读书学习这种事情跟天赋基因关系不大。
人和人真的差别是天生的吗?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因为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了,就赶紧开始反驳了。
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我的观点时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反馈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2.以慢为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的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快速学习的前提是:结硬寨,打呆仗。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读书不追求读完。读书的目的: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读书慢,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这个遵循二八原理。
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总结一下: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