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在家,偶尔翻出了本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庄子选译》。《逍遥游》原作看得很费劲,文言文通常过于言简意赅,生僻字也多,所以,以现下急躁的水平,也只能通过释义与译文来膜拜庄子哥,然后附庸风雅一番罢了。
“想象丰富,构思新颖,比喻奇特,意境恢宏”,是编者对《逍遥游》评价。而我想说的是,文中涉及的一些动物,如寒蝉、小斑鸠、斥鴳、鲲鹏等等。寒蝉、小斑鸠对大鹏的行为表示讥笑,斥鴳则是对他不理解。
原文如下: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寒蝉与小斑鸠笑大鹏,笑他飞往南海要冲上九万里高。仅仅因为它们在陆地上飞不高就会掉下来。庄子说,在近郊转悠,带三顿饭,去百里外,要准备一晚上粮食,去千里外,需要花三个月时间准备。这是小虫子无法理解的。
无论做什么事,越难以完成的,越需要早早计划,并努力执行。庄子“万物齐一,众生平等”的道家思想,有时与世俗是格格不入的。譬如,蜗牛志向远大,要爬上树摘葡萄,需耗费漫长的光阴,而黄鹂鸟却只需扑簌一下翅膀,有些人拼了一辈子,不如别人动一下手指。就现象说现象,自然是没有公道平等一说。然而,就生命而言,一切生命都是天赋与神圣的,是需要敬畏与尊重的,庄生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正所谓,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斥鴳说,我尽力跃起来,也就几丈高,能在蓬蒿(野草)丛中穿梭来去,也算是到了飞行的极限了,而你究竟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前后两句:彼且奚适也(你要去向何处),表达了小鸟对大鹏深深的不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盘旋扶摇直上九万里,穿云气,背着青天,然后往南飞,飞往南方大海——这样的追求境界,一只小鸟怎么会理解呢?以己度人者,终归都是局限于自己的价值观,没有眼界与广阔的心胸,说出的任何话,都将令人贻笑大方的。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此为《逍遥游》第一部分结束。也是逍遥游的精髓所在,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方能达到作者的理想,即自由自在的逍遥境界。余下的二三部分,通过各种典故,继续做实“三无”境界。
借助注解与译文,重读原著数遍,才发现庄周先生的文采果然堪称古往今来的NO.1。那种磅礴大气,那种汪洋恣肆,众有满腹经纶都无可匹敌的,还有超脱现实、超然物外甚至是超越生死的境界,同时将思想与文采相结合得如此自然,从而达到相互增益的,除了这个能让思想在梦里飞翔的,想必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闲时读读《庄子》中的文章,你会发现正能量满满,何必为“己、功、名”缠身焦虑,放下那《秋水》中的腐鼠,权当自己似那株臭椿树,将其放置在宽广无害之处,无用无害即无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