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致自己的一封信
莫名地,又想起若尔盖草原及草原上的花湖。那么多的蓝和绿至今滋养着心灵。两年过去了,去年夏天在上海的时候,九寨沟地震了,前年的那一天,我们抵达四川。时间轻轻流淌,世事几经变迁,我们如此卑微渺小,去把握命运诸如此类的说法,再也不敢轻易妄言。
夏天很长,仿佛过也过不完。习惯了它明媚的阳光,晒得炙热的桥栏青石板。却于某日夜里,下了一场雨。毕竟入秋已有些时日,寒露节气已至,一场秋雨一场冷。清晨,走到街角,才发觉穿夏天的裙子已有些冷,后悔忘了加双丝袜。踩着高跟鞋,不想再折回了。径直往前,有一个班要上,有一份生活要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忍?也罢,一点点寒意算什么。
在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共收录十封信。这十封信在他三十岁左右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浑然天成。其中第六封信,写于1903年12月23日,罗马。他在信中说,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时间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又说,“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你想,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忘不了在后面写上,祝你快乐、勇敢。读着这些珍贵的诚恳的回信,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仿佛这些信也是写给自己,隔了漫长的一个世纪的光阴,终于抵达。送件的邮差,便是光阴。恰好是个心情怡然的傍晚,走进熟悉的书店,在众多的书中与你相遇,果断带回。
我知道自己随性且任性,生活也厚遇于我,无论是父母亲还是身边的人,还有朋友,他们都熟悉我的秉性,更多的是包容与接纳。没有人是完美的,但这也不是别人非得容纳你的理由。当然,“他们”,也不是别人。很多时候,依然觉得有些不着边际的孤独感,甚至不是寂寞。寂寞也许只是希望有人陪伴,而孤独却是无处不在。那是因为,言语似乎无法表达自己亟需诉说的心情。人生的底色,黯然忧伤,我们偏偏飞蛾扑火般,去觅一份明亮欢喜。敏于察觉的人,她看到的美是不是更多一点?但愿,如是。
国庆假期,与胡子一起自驾出行,回到永春、德化,这两个曾留存我青春印记的小山城,也许我们怀念往事,不过是怀念青春年月的纯真美好。无关他人,故不打扰老友。在德化盖德乡村,看到碧蓝的湖泊,金色的稻田,养鸡鸭的婆婆,闲聊的乡邻,正收割稻子的人们,这恬淡平和的生活,也许仍是艰辛,却见盈余。盈余的是这翠竹掩映下的湖水,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是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梯田层层叠叠的麦浪,是清脆鸣啭的鸟啼,是乡间田埂上自由开落的野花,是阡陌纵横的广阔田野,是鸡犬相闻的旧日乡村,也是我们回不去的从前,从前的我们。
秋天,写一封信给自己,也说——你要快乐,勇敢。像多少次鼓励年轻的孩子一样,亲爱的,你拥有的一切就是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如果可以,让我也抱抱你,那个时常觉得失落而彷徨的自己。像那天,抱起一个亲爱的小孩一样,听她在转圈时大呼小叫的声音,小辫儿在风中飞舞轻扬。那一刻,有点暖。行云流水说,她此生都会记得黄老师温柔的怀抱。
秋天,写一封信给自己,即使提笔已忘言,心意却能及时呼应。当漫长的流年从指缝间悄悄溜走,当早生的华发毫不留情地泄露衰老的痕迹,亲爱的,回到内心,并且诚恳地面对自己,一如诗人说:“请你走向内心。”
秋天的深处,侧侧轻寒。给一封信给你,珍重,我爱。依然里尔克,他写过这样的诗句:“……他们要开花/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这叫作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