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市场细分趋势明显
根据21经济网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89亿元。火锅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相比与其它餐饮行业,火锅餐饮行业更容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天然的社交属性,让火锅更容易出圈和打造品牌。
近些年来,火锅正在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按地区地区风味细分有:川渝火锅、潮汕火锅、粤式火锅、泰式火锅,台式小火锅等。按食材细分则有:牛羊肉火锅、椰子鸡火锅,猪肚鸡火锅,鱼火锅,牛蛙火锅,虾火锅。中国人对火锅的包容度非常高,基本上都是各有各的市场。
而鹅肉火锅这些年也在慢慢蓄势待发。
鹅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人食鹅的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鹅就被视为六禽之一,在历朝历代,鹅一直被视为无上佳肴。鹅肉,营养丰富贵人吃鹅不是空穴来风。民间更有“无鹅不成宴”的说法,明代为了整顿官风,甚至有“御史不得食鹅”的规定。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鹅肉的消费从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向内陆和北方扩散。除了河南的固始鹅块,广东的潮汕卤鹅火锅,还有东北的铁锅炖大鹅。
2020年我国商品鹅出栏量达6.39亿只,较2019年增加了0.29亿只,同比增长4.75%,2021年我国商品鹅出栏量达6.61亿只,我国鹅的产业化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鹅业养殖的服务行业正在慢慢健全,形成了产业链的上游部分。从战略的角度,理性分析中国发展养鹅业的宏观形势是:在国外没有竞争对手,在国内没有进口压力,鹅产业还将进一步扩大,鹅的产品价值也会被迅速发掘。
目前中国人一年吃鹅达高七亿多羽,鹅肉和汤水,也一直都非常搭配,汤+食材,正是火锅的原型!
鹅火锅市场逐渐成型
目前鹅火锅类型有:潮汕卤鹅火锅、东北铁锅炖鹅、炒料烹鹅、固始鹅块火锅以及鲍参焖鹅。鹅肉火锅作为有料火锅,可以先吃肉后涮菜。达到第一口惊艳,添汤涮菜更有味的感觉。
鹅肉由于养殖周期长,且以青饲为主,肉质紧实、脂肪薄淡、口感接近牛羊肉。在处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到香而不腥,软烂适口是一大技术难关。东北铁锅炖鹅和炒料烹鹅,由于是直接从生鹅炒制,现加工时间短,经常遭到客户口感差评。而固始鹅块和潮汕卤鹅火锅,味道较为单一,难以从地区走向全国。位于郑州的,小青鹅鲍参焖鹅历时3年研发,先卤后焖,一举解决了软烂问题。麻辣、酸菜和鲜汤鹅锅,三大味型的搭配,增加了口味丰富度的,变得更适宜全国发展。
相信鹅与火锅的这次碰撞也会带领鹅产业再一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