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以当代国家边界来划定每个国家讲述各自历史时的地理范围。比如古代吐蕃在今天中国的版图之内。所以尽管吐蕃对唐宋两朝来说都是"外国",但这并不影响西藏地区的历史自始至终都属于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历史的国家归属主要取决于当代国家的边界。所以,疆域庞大的蒙古帝国的历史不属于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历史,而元朝史则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清楚了元朝、蒙古帝国和中国历史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站在蒙古帝国的角度,来回看蒙古帝国的历史。
衫山正明认为,蒙古帝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蒙古帝国"阶段,从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汗国开始,大概持续了半个世纪。第二个阶段是"蒙古和平",也就是"蒙古统治下的和平"的意思。这个阶段从忽必烈担任第五任蒙古大汗开始,一直到蒙古帝国的各个继承国家先后消失,持续到14世纪中后期。第三个阶段被作者称作是"后蒙古时代",虽然蒙古帝国早就不在了,但它对欧亚世界仍然持续发挥着影响力,长达三百多年。
我们先看第一个阶段——"蒙古帝国"阶段。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畔召开蒙古王侯大会"忽里台",已经控制蒙古高原的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并获得尊号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像大海一样强大的草原领袖"。这宣告着"大蒙古国",或"蒙古帝国"历史的开始。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持续四十多年的三次远征,一个庞大的帝国开始出现在欧亚大陆。
但有个问题很关键,人类历史上不乏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唯独蒙古帝国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呢?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蒙古军队作战时善用围猎包抄的战术,同时使用了火药等先进武器。也有人认为,蒙古骑兵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速战速决的特点。另外,蒙古征服的很多地方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组织模式,防御力比较弱,甚至有很多地方是无人之境,所以版图扩张很快。还有人说,蒙古人采取"恐怖统治"策略,经常屠城,导致没有人敢反抗他们。
作者衫山正明给出更多维度的解释。在他看来,蒙古帝国的军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杀人不眨眼的赳赳武夫,他们非常重视情报战、组织战,尽可能减少直接作战带来的伤亡。
比如在对中亚的花拉子模作战是,蒙古很清楚,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硬碰硬是没有把握的。所以,在蒙古军队采取了情报战策略,进攻每个要塞城市前,都要进行非常周全的战前侦察。再比如,在阿富汗地区作战受阻时,成吉思汗立刻选择了谨慎撤退,避免一味冒进带来无谓的伤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