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说文解字》中“姜”字,从女羊声,是作为姓氏,原意并不是佐料,只是当年字体简化改革,用“姜”代替了繁体“薑”。从繁体字字形中可以窥见,这指的是一种在田亩之下生长的植物,块状类似人参,古人认为其是一种“御湿之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其称为“生姜”,“生”字在此是“新鲜”的意思,《新唐书·后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生姜之上还有老姜、熟姜,较之更辣,所以有“姜还是老的辣”的说法。

  姜作为食物的佐料,如香菜、葱花一般,也多半是切末调味之用,主要与肉菜作伴,其味辛辣,调味时需把握用量,如果使用过多,会夺取主菜味道,这也是姜的味道特点,虽注定是配角,但也要最大程度的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孔子喜欢吃姜,《论语》中说:“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孔子喜欢吃姜,但从不多食,主要是夸赞孔子的自制力。但实际上,姜确实不可多食,在多处典籍上均有记录,且食姜的季节也有讲究,有秋不食姜的说法。我的老乡孙思邈说∶“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损寿减筋力。”意思是,八九月吃姜多了,到第二年春天容易得眼部疾病,并折减寿命。古人分析其原因∶“秋不食姜,令人泻气。盖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姜不禁。辛走气泻肺,故秋月则禁之。”即夏天时,姜生出的内火能汗发出来,秋天则不能,所以引火烧身。我想,秋天也恰好是姜开花的季节,自然界生物凡是在繁殖期,必然有自保手段,所以“秋不食姜”也许在道理上与“吃反季节水果蔬菜有害”类同。

  生姜吃法讲究,做法也多样。作调料用,无论是炒、蒸、炖肉食,都需用姜消去腥味,并且姜有杀菌作用,可以杀去生肉中的一些细菌,确保食用者的健康。另外,姜能杀菌,在中医中也有广泛作用,无意中看过一个方子,说人要是被老虎咬了,可以内服生姜汁,外以姜汁洗之,用白矾末敷上。也不知武松当年打老虎后,是不是也用生姜汁如此治疗。

  姜与糖也是一对铁搭档。因姜汁性温,食之可驱寒,糖能极大程度的中和姜的辣味,所以出现了深受妇女同志们喜爱姜汁红糖汤,以及风靡大江南北的姜汁可乐,简直成为了我国的特色饮料。也有一种用糖腌制的生姜片,腌制方法与话梅类同,状若地瓜干,其味甜且辛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