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没有体会过元宵节的味道了,越来越少的团聚,越来越淡的民俗,让节日也逐渐平铺直叙起来,第一次全程经历沂蒙山区的元宵节,吃元宵、放烟花、送灯,尤其是与老家不太一样的送灯让节日的情绪一下子饱满起来。
我很喜欢送灯的环节,吃完元宵后和hh 胖胖去新房子送灯,一路上在院门、屋门、路口等处放上一盏点燃蜡烛灯,有骑自行车、电动车的还有专门开车送灯的,甚是热闹有趣。搜了一下发现也是有所简化,以前图省事的人家用纸糊花灯,当然也有用胡萝卜、青萝卜雕刻的灯,而更多人家则是用面粉蒸熟的面灯。做面灯用的面团要求比蒸馒头的高,只有心灵手巧的女人才能和出硬棒、筋道的面团,根据传统造型再加上"心里出",随心所欲地捏出一盏盏莲花灯、鹁鸽灯、龙灯……蒸熟后插上黄草竿,竿子上黏上棉花、窝窝里倒上豆油。我们一路走来多是蜡烛做的灯还有电的,仅有一处是面灯,兴奋地蹲下来拍照还有家里的男人要去祖坟里送灯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新鲜的是,用供桌上的灯“烤”眼睛和耳朵,此“烤”是眼睛、耳朵靠近灯火来回移动一下,寓意耳聪目明。老家虽然上供但却没有这一说法。愿自己心明眼亮。
这些传统味道很浓厚的习俗好像才是节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