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母亲
鲁先圣
又到清明,又是返乡祭奠父母的日子了。每一年这个时刻,我都会想起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情景。
那是2010年,我带妻儿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奔向鲁西南深处那个让自己时刻魂牵梦萦的村子。
当时,母亲85岁,她老人家已经没有力量像往年那样站在村口接远方的儿子了,她拄着拐棍,坐在家门口的石?上,眺望着村口的方向。
穿过村口道路上那一棵棵老树,我把车子停在母亲的面前。母亲脸上的表情丰富起来,很惊喜地看?率先跳下车的孙子。母亲站不起来了,孙子把奶奶扶起来。十二岁的孙子已经高过奶奶半头了,他扶起奶奶慢慢往家里走。
看着祖孙两人的背影,一种无边的悲凉涌上心头。母亲身材矮小,也一直十分瘦弱,而且是小脚,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生命,在我的记忆中却一直是那么强健啊。我记忆最深的,是秋天这个时候在地里晒地瓜乾。白天刨了一天,到晚上要把地瓜切了晒在地里。父亲因为要忙村里的事,我还小,只能做些摆放地瓜乾的轻活,家里干活的主力就是母亲。这样的工作往往持续很多天。到吃饭的时候,母亲返回家里做了饭拿来一起吃。现在想来,田地距离家里也有两里路的,母亲一双小脚,怎么快速地走过窄窄的田埂,又很快做好饭拿来啊。往往是到了下半夜,地里的活才忙完,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倒头就睡。可是,在凌晨的时候,我常常被拉风箱的声音惊醒。我知道,那是母亲在给圈里的几头猪煮地瓜。每天都会是这样,在我们还没有起床的清晨,母亲就早早地起床开始忙活起来了。现在想来,母亲瘦弱的身躯里,蕴藏着多么巨大的能量啊,她没有疲惫,她不知道劳累,她就像一个永远转动着的机器,始终不倦地运转。
即使是到了晚年,我把母亲接到济南来住,那时母亲也已经七十多岁,可是母亲的身体依然充满活力。妻子怀孕了,下楼的时候不方便,母亲会扶着儿媳,俨然自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妻子要生产了,住在医院里,连续八天母亲都始终在病房里照顾儿媳,做饭,端盆,照看孩子,哪里像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啊。在孩子一两岁不会走路的那段时间,为了让儿媳得到休息,她往往是吃过早饭就抱起孩子下楼了。我住在四楼,想起母亲是怎么边抱着孩子边拿着奶瓶,依靠一双小脚一步步上下楼梯啊。可是,当时,我却丝毫也没有什么担忧,母亲尽管是一双小脚,母亲尽管身材矮小,可是,母亲始终十分强健啊,母亲没有劳累过啊。
一直到孩子3岁,母亲75岁了,似乎突然有一天,母亲下楼之后,竟然上不了楼了。母亲很无奈地对我说,自己老了。我这才突然意识到,我始终强健的母亲,突然变成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母亲坚决地要回到老家去,她说她不愿意给儿子增添麻烦。
一年一年,每次回老家看望母亲,母亲的身体都不如以前,一如村口那饱经风霜、日渐沧桑的老榆树,但它们却不会倒下,我的母亲也是——起码在儿女的心中。
时间过去七年了,母亲就在我那次回家探望不久就去世,从此母子阴阳两隔。
清明节就要到了,这几天我都一直在想念父亲母亲,我已经无数次在内心里默默地说:父亲母亲,儿孙就要去看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