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本学期开始,我的语文课堂做了一些变化 ,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并且强行要求孩子们在预习时,把自己能理解的内容在课本上做三处批注 ,并提出三个问题。开始做了要求之后,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对字词做以理解,或者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句子做简单的赏析,其中也不乏有同学依赖参考书,做一个文字平移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我让学习小组长对每天的预习做检查 ,我也在私下了解同学们之所以不能按我的要求去做的原因。一个方面是他们觉得自己无处下手;另一个方面原因是学生不自信,不认为自己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曾有预习的习惯。因此我就对班上基础较好的同学重点指导,让他们结合一些现成阅读题目,模仿提问。经过一些时日,这部分学生开始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借机肯定鼓励,其他同学向这些同学投来敬佩羡慕之情,借此机会,我让活跃的孩子带动他们,由此班上就多了一小部分主动质疑的学生。随着他们开始主动动脑思维,提出的问题也有了难度。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就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问题提出后,没有学生能回答,就让他们在组内合作讨论,最后对这个问题也有了圆满的解答。
学生的答案整理如下: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要让全班同学都加入主动学习思考的行列显然有难度,但这样对孩子的质疑,主动思维的能力肯定是有提高的,我会坚持这样做,期待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