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在某些场合,人生就是一场表演,尤其是在需要社交的场合。
有的人看上去天生就会社交,在任何公众场合都能游刃有余;而有的人似乎木讷懵懂,认为自己可能是天生社恐。其实,一切都可能是假象——
有些“社牛”其实是在幕后做足了准备功课的。
“你需要做好准备以自然应对。”
——《即兴演讲:掌控人生关键时刻》如是说。
你也许会有疑问:讲话,还要提前做准备?!
是啊。
对于有些已经开窍的人来说,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难不成你以为自己所有的临场真实反应,都会是最佳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常常回到自己的角落,会懊恼自己刚才忘记说某些内容、甚至是没有控制住情绪从而错误地回答了问题呢?
对想要提升自己应变能力的"现役"社恐来说:上战场,最好是携带武器,最好是给武器配上弹药。
做好准备+灵活应用领导者脚本,这就是《即兴演讲》作者分享给我们的武器与弹药。
很多著名演讲家也为即兴演讲做准备的。
“像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商界领袖同样会为即兴演讲做充分准备。在《乔布斯的魔力演讲》(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一书中,卡迈恩·加洛指出:‘大量的练习让乔布斯可以在讲话时基本不用草稿。他在展示产品时,小心地遮住笔记,不让观众看见,但他从来不会逐字逐句地念出来。’”
生活中的社交场景,虽然不似公众演讲的舞台,但是,只要拿着“武器和弹药”,举一反三,下定决心刻意练习,只需一年半载,社恐也能无惧任何临场讲话,把演讲技能应用到述职报告、升职面试、电梯讲话、客户问询、危机公关等场景。
#1 准备好思维、准备好行动
1)在展开技术层面的行动准备之前,作者用了一章的篇幅先给大家讲解了即兴思维。
有些急于去找到解决办法的读者,可能会直接略过这一章。但是,不改变认知的努力,可能坚持不久,也可能很长时间只维持在有“量”而达不到“质”的层面。
这里有几个小问题,可以问一下自己:
1、你是不是觉得,做人要真诚,所以说话就是要一股脑地把心里所想的都说出来?
2、你是不是觉得,说话的要义就是要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与他人无关?
3、你是不是觉得,上台讲话的机会让给别人也无所谓,自己只要做好实事就好?
无论你的答案是“是”还是“否”,都没有关系,这与个人的价值观有关。只是,这本书更能帮助那些曾经因为相信“是”而在社交、职场受挫的人,那些想要对各种局面、人生重要时刻有所掌控的人,那些想要成为领导者的人。
“关键是你要有做领导者的意愿,也就是一种想要感染他人的欲望,不管是帮助他人形成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人行为,还是在人际层面与他们联结并使其感受到工作场所或生活的美好。因此,把握即兴机会就意味着你在利用这些机会使自己对他人产生影响。”
做领导者的意愿非常关键,有时候人们只知道自己要升职要加薪,但是没有意识到,成为一名管理者要承担责任,要引领团队做出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次讲话要对团队成员产生实际的影响,这种影响他人的能力不会在升职后突然就从0变成了1,我们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思维升级的准备,而且,这种思维的升级会指导你的行为,帮助你更早迎来自己期待的事情。
除了具有领导者的意愿,还要积极倾听、保持真实、保持专注、保持尊重。(详见书籍第2章)
2)准备好思维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行动、如何具体去做的问题。武器已经准备好,我们需要给它上膛。
首先,作者给我们准备的“弹药”是一个叫做“领导者讲话脚本模板”的实战说明,模板包括4个部分,以说服的基本原则为基础。
A:抓手 (用于吸引听众)
B:要点 (用于陈述你的观点)
C:结构体 (用于提出支持观点的论据)
D:呼吁行动 (唤起听众行动)
从这4个部分可以看出,交流沟通是两个信息单位的事情,包括观点的发出者(你),也包括观点的接收者(你的说话对象)。无论这个接受者的位置是高于或低于你,还是与你平级,都是你的说服对象,你的讲话内容要把对方考虑进去,毕竟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希望对方做出行动——当然,是有益于我们或我们双方的行动。
其次,我们掌握了技术理论,还要练习、排练和预演。
比如求职面试前,按照领导者讲话脚本模板草拟自己的脚本,对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可以请别人帮助扮演面试官):
**“为什么你觉得自己适合担任这个职位?”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
**“你是怎样处理压力的?”
……
针对这些问题,持续练习,直到彻底了解脚本,并能成功回答任何面试官跑来的问题。这需要努力,努力排练,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惰,不要依赖自己可能不灵光的临场反应能力,认真对待人生的机会,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除了求职面试,以下场景也可以做预演:向客户介绍产品、关键的社交活动、公司内部的问答环节、即兴PPT报告,或是求婚这样的重要时刻。
#2 领导者讲话脚本究竟是什么样的?
怎么用模板?
1)如果事先知道某个场合自己要即兴讲话,可以先使用这个模板准备讲话框架,然后记在脑子里,到了现场以后,只需要去根据当天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把模板填充完整。
2)即使没有事先准备的时间,也可以一边讲话一边搭建脚本框架。讲到第1点时,想第2点;以此类推。
3)如果时间紧急,可以根据需要,择取其中的部分内容使用,比如抓手+要点,或要点+呼吁行动。不过,无论什么情况下,讲话必须要包含要点部分。
比如,文中举例,当你乘坐电梯,电梯门已经开了,老板走了进来,这时就需要把讲话脚本减少到只有要点和呼吁行动,例如:“有个事情想和你分享一下,一起喝杯咖啡吧。”如果是和客户一起悠闲地吃午餐,可以准备好促成双方合作的论据,但如果客户只是想聊天,那么去掉结构体部分的论据。
怎么灵活用模板?
模板的4个部分非常清晰有逻辑,可能有人觉得这种模板太过于匠气,是一种限制,但是,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他们可能本身更为感性地看待问题,或者,在临场发挥的时候,以情绪为主导做了对应发言(可能事后自己才意识到),又或者,紧急情况发生时,没有理清思路就去上报、发言、通知等等。这个模板的作用,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提供一种清晰明确的指引。
在会议上做项目进展汇报、情况简报、分享观点、团队合作的时候,都可以拿来套用,求职面试、电梯对话、敬酒、周年纪念派对上的讲话,也可以拿来套用。
在种种场景中,笔者本人觉得有很大启发的是,在社交活动上,也可以应用这套模板,帮助自己更有效地建立人际关系,这包括集体活动、一对一社交谈话。
比如:
在准备参加集体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自己想从聚会中获得什么。只简单地建立“新关系”并不是好答案,还要思考这些关系能给你带来什么。
活动前,需了解哪些人会参加,你对其中哪些人所在的公司或所处职位感兴趣。如果有这样的人,那么这些人就是你参加活动的目标人。
你想对目标人说什么,事先可以写下来,把简短的脚本记在脑子里。如果已经确定好了目标人,想想自己要对他说的话。比如想针对职业发展咨询某位高管,你可以走近这位高管,然后等到他与别人的对话暂停时再开口说话,从要点部分开始:“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帮我决定我的职业生涯下一步该如何走。”
然后具体列举一下三点论据。
**您对公共关系领域非常熟悉。
**我想告诉您,我的职业目标。
**此刻,我非常需要一位像您这样的专家帮我出主意。
最后以呼吁行动结束:建议两人一起喝杯咖啡并聊聊下一步的行动。
这只是书中很多实例的一个,挑出这个案例,是因为笔者自身的经历,小的时候常常被家人说“嘴笨”,在家庭聚会的时候不如别人家的小孩那么能说会道、哄得家人开心。你也曾经是这样的小孩吗?不用因此对聚会、对社交活动产生阴影,其实,自己只不过没有准备、也不知道如何准备的技巧罢了。
在过去几年鼓励新手上台演讲的时候,总会听到有小伙伴说“我不太敢上台”,其实所谓的不太敢,这种恐惧是未知带来的,未知是指,对舞台不熟悉、未掌握相应的技能。
只要在思维上确定这是自己努力的方向,行动上坚持练习,就能逐渐地改变,从“量变”走向“质变”。
当你攀登上一座高峰,广阔的视野会带给你更多的自信,升维的认知也会让你的讲话内容随之改变,也许,最终你会抛弃掉今天学习的技巧,自成一派。你的风格将成为别人学习的模板。
让我们对自己多些期待吧。
最后的话:
本书的副标题“掌控人生关键时刻”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
其实,内容更多地还是放在职场上,
不过,这些职场即兴演讲的技巧和思维与生活中的场景是相通的,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梳理自己的回答,在实践中修正。
讲话的模板,相信很多演讲机构在开发自己的模板,也可以理解成“套路”,
套路听多了,就会没有新鲜感,
所以,要读者因地制宜,因人因时而异。
相对于模板,笔者认为,“准备”的思维更具有启发性,再次提醒我要从“触发性”“随意性”的思维,转变成“计划性”“设计性”的思维。这是我在当前人生阶段所需要的改变。
如果你也需要这样的改变,本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