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亲戚,夫妻两人都是公务员,家境殷实,三十岁终得一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给他安排好,生怕累着冻着 。孩子也算争气,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学有余力,也上了许多的兴趣班,什么绘画、笛子、钢琴、围棋、书法等等,培养了许多特长,甚至斥巨资买了钢琴。但是这些都因高中的繁重学习压力而逐渐放弃,再也没有碰过。高考后,亲戚专心研究志愿报考,分析各专业毕业后的就业趋势,集合孩子的高考分数,最终为孩子规划好了一条人生路线。那就是一定要上苏南地区的985高校,但是又够不着选定的那个专业的分数线,所以只能先选择这个学校的另一个专业,然后大二后再转到既定的那个专业。即使转不成,这个专业毕业后也不差。上了大学以后,寄吃的寄喝的,三天两头的跑去看儿子,把什么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可是,一切都没有按照既定的方案发展,转专业倒是成功了,但是必须降一级,从大一的课程从头开始补。从这时起,从小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缺点开始显现,甚至越来越致命。先是大量的挂课,考试不及格,甚至忘记参加考试;也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变得越来越孤僻;还迷上了网络游戏,为了在虚拟世界寻找存在感和成就感,慢慢开始给游戏充钱,没钱了,怕父母知道,开始借网贷打游戏。
直到突然有一天孩子辅导员给亲戚打电话,告知孩子已欠了大量学分,将面临再次降级,甚至肄业。此时亲戚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匆忙赶往学校了解情况。谁知在路上又接到一个电话,说之前的网贷到期了,本人无力偿还,本息已欠债2万多,请亲戚及时打款。
最终,亲戚夫妻俩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开始了陪读。平时上班,周末就赶过去看着孩子写作业,复习,大学的课程他们也不懂,病急乱投医,到处打听,找关系,焦头烂额。他们问清了孩子需要上什么课,在哪上,什么时候上,什么时候考试,考什么内容,什么形式考,还到处打听孩子的学长学姐们以前的作业拿回来参考,甚至不惜花钱请人写作业。这个时候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教育孩子不能投机取巧,不能作弊,要诚实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所以说,做父母的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了,该他自己做的,他必须去经历,小时候不经历,长大后自然要经历,犯错要趁早,从小要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你不能陪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