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会偶尔出现这种现象:看完一本书后,对作者的思想非常赞同,内心产生无比的共鸣,感觉作者简直是知己般的存在,在欣喜之余撸起袖子,紧紧围绕作者的思路意图,完成几页几页的读书笔记。最后擦拭掉额头上的汗水,像看着自己亲生的孩子一般端详着这写得密密麻麻标得五颜六色的“作品”,心里满是充实感和愉悦感。
然后,大部分人可能会走上“知道了很多知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的老套路。没错,这些人属于只输入不输出,知行不合一的群体。
还有一部分人,将所输入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立刻进行规划应用,输出变现。这些人则属于知行合一的群体。
但是,可能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努力地输入着知识,努力地试图用那位产生了自己内心共鸣的作者的思维方式来改变自己,努力地用那位知己的“所谓正确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结果呢,可能只剩“一脸懵逼”。
对于这部分人,我个人归类为“知行失调”类群体,他们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被外界的他人的知识架构和思想体系所主导,也就是被“喧宾夺主”了。
我曾经也属于这类人群,对知识求知若渴,对个人进步充满焦虑,那个时候每个月不到一千的津贴大部分用来买书阅读。美名其曰“进步主义者”,实则为“低效率勤奋者”。
不单单是因为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应用无法做到价值变现,更有一大部分原因是,
自己频繁被学到的东西左右了思想:今天对“淡然面对别人的非议”点头认同,明天就被“人善被人欺”所影响;这一刻学习到“要用普适规律去看待事物”,下一刻看到什么东西都要绞尽脑汁地去挖掘里面的深层规律……
最后的结果就是,累觉不爱。
疲累于各种思想的碰撞引发的颠覆和矛盾,疲累于以前理所当然的事情被自我复杂化,疲累于自己给自己扣上了一个“紧箍咒”。
也就是在一次次反思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从自己出发”的重要性。
能够被大范围传播的知识,只能代表原作者思想体系方面更多的“正确性”,但绝对不意味着“高等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存在某个人的思想体系比别人劣等。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成熟,个人思想体系(可以通俗易懂地理解为“三观、活法”)根据不同的经历和引导,一步一步点点滴滴的塑造起来,你也终于成为了“你自己”。
但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方面“①打江山,②守江山”。这也是最体现“从自己出发”重要性的地方。
对于”打江山“这个阶段,那就是大量的输入知识。但不论是内部反思还是外部获取,很重要的一点是你所学的内容要和你息息相关,不论是兴趣也好、工作需要也罢,只要于你有价值,对你有意义,那就是值得重点学习的。
2015年,因为任务需要,需要掌握ppt,photoshop以及publisher等办公软件的操作,正好那个时候对此也有兴趣,毕竟电脑办公已成主流,不掌握这些知识还真说不过去。随后便如饥似渴地自学各个网上大V(不打广告)的课程,最后不仅顺利的完成了交代的相关任务,自己也多了一技之长没事可以自娱自乐一番。之后又陆续学习了蓝调口琴、健身、唱歌等自己感兴趣又于我有意义的东西。如今能吹奏演唱几首动人的曲子,在镜子面前凸显一下肌肉,于我自己也是一种愉悦和满足。
当然最重要还是自己的“个人体系”的养成。以前听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那么脑袋里装得东西越多就越困惑,不能形成系统思维,结果就是被碎片化的知识和观点牵着走,如骑在墙头般被左右。”言外之意就是要从自己出发,能够辩证的区别哪些是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哪些对我来说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也因此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取向,思考自己的优劣势,首先确定了包含个人追求、思想、心态、和活法等方面的“个人体系”。在学习过程中,以“个人体系”为主导,适合自己觉得正确的大开绿灯,积极融入内化到自己的体系中,觉得不适合自己的就果断断舍离。
随着时间的拉长,自己的“个人体系”越来越根深蒂固,自己也能在学习过程中第一时刻抓住要点,分清是否适合于自己,逐步认识了自己,成为了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读书就是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而到了“守江山”阶段,就是要明确“学习是用来“服务于自己“根深蒂固”的个人体系的”。这样学习到的东西才更有可能引导自己产生行动,自己也更自信不迷茫。
就像全文开头说的,有的时候某本书的观点和作者的思想实在让你拍案叫绝,可随之而来的是对方的观点和思路慢慢紊乱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甚至喧宾夺主。
比如前一阵子某位大v出了一本关于学习方法书籍,我在精读过程中,有不少观点让我有种找到知己的感觉。虽然我尽力用自己的话和思路进行内化,但是由于内容太庞杂,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没有以自己已经根深蒂固的个人体系为主,而是时刻以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导致角色进出出现问题,到后面几乎跳不出来了。以前看问题,有自己的经验体系支撑,很快就能抓到本质所在和个人所需的地方,而现在同样是看问题,我的个人思想和所学的思想就开始打起架来。
索性,当时我及时反思,顿悟读书学习的出发点是把作者有价值的东西拿来为我的体系“服务”的,执行贯彻自己的个人体系才是主要王道,学到的东西只是穿针引线进行服务的。这样学习到的东西才更有可能引导行动创造价值,自己也更自信不迷茫。
而后,我只是总结出这本书中最重要最适合自己的几个观点,并单纯的进行规划和应用,最后落实到我每天都要执行贯彻的“投资⑥大块的”的提高上。
你看,我依然在执行着自己的“个人体系”,守住了自己的江山,同时将所学的知识服务自己,为自己在落实自己总结规划的“投资⑥大块”提供服务和帮助。就好比给自己的母舰装载了枪炮。
以上巴拉了一大堆,完全出于个人经历和个人思考,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拍砖,毕竟每个人的“个人体系”都是独特的,甚至带有一点点排他性,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动机。
最后总结一下:
学习就是从自身出发,①学习自己所需的适合的东西,②服务于自己根深蒂固的体系,谨防“喧宾夺主”。这样学习到的东西才更有可能引导自己产生行动,自己也更自信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