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高智商、高脆弱,还有心智成长缓慢,加上快节奏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有时应接不暇。面对困境和挫折,经常无法走出来,被卡在那里,时间长了,睡眠质量下降,身心都受到影响。回想我们80后,都经常能听到一句韧性十足的话:有什么走不出来的。是的,我们虽说没有过过艰难的日子,但能经历的是都经历过的:十几年徒步上学,难得一见的荤菜,割稻、打稻谷、插秧和日常的家务。我中考前三天,晚上也是放完牛才回家复习。也许当时我们智商不高,不敏感,但我们也是不脆弱的。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里,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求,最重要、最有力量、最为迫切的要求。但现在的青少年几乎没有被这个需要所困扰过,没有感受这个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这个层次他们的生命没有收到过威胁,没有经历饿肚子,为一日三餐奔波。无法感知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他们生命的韧性,在这里没有锤炼。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全需求也被漠视。直接来到爱和归属的需求,而生命的韧性没有加强,必然脆弱。一旦爱与归属没有被满足,自我实现没有凸显出来,加上经历的事情较少,心智幼稚。那各种自我伤害的想法和行为就出现了。
那是否生命的韧性就是需要一个一个层次的经历(需要和被满足),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是否劳动教育、挫折教育尤其重要,来提升我们的抗挫力。给我们青少年一个韧性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