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1个月前,这本书就已经读完了。不过,不像其它书,读书之后,如有感动之处,小笔一挥,就能水到渠成。
犹豫纠结所在,本书有些观点还是很能触动我的,但是总感觉太散;一堆散乱的信息中,很难找到一根线,能很好地串起本书的始终。
这一点,作者塔勒布也有所察觉,他在本书的后记中写到,“沙伊(作者学生)挖掘到了核心: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我不知道作者在表达这段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沙伊想表达的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观点,居然有人能翻来覆去地写了近400页,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对我来说,这就是最直接的感受,排除书中我能吸收的精华(后文详述),有些章节,大段裁剪,其实不会对本书的核心观点有大的影响。
也因为此,花费许久,我想找出书中的那根线。那根能从前到后串起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之道的那根线。至于其它,当做强化观点的论据来看待,对理解本书,或许能更容易一些。
Part1. 如何理解反脆弱性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作者回忆,意识到脆弱性,是因为他发现“瓷杯对影响它的波动性缺乏抵抗力,很容易受伤害……”
在他看来,“脆弱的事物来说,冲击带来的伤害会随着冲击强度的提高而以更快的速度加剧(直到达到某一水平)”。
并由此延伸出“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三元结构,世界万物,无不可以在这一定义之内,分类归属,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
至于如何划分,则看你在面对波动时,失去和得到的对比;权衡利弊,面对汹涌的外部变化,用概率收益减去概率成本,如果你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那么你就是反脆弱的,反之你就是脆弱的。
脆弱性意味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意味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非对称性。反脆弱性意味着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意味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非对称性。
至于强韧,则是说你在冲击之下能坚持多久的问题,它并不能很好地阐述个体在压力下的变化。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在冲击中持续成长,总会有消亡的一天,沧海桑田、建筑、文化……,莫不如是。
当然,反脆弱性不是单纯的一个点、一个面的问题,它是相对的、是立体的,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生态,从生态到世界。
同层间个体竞争的存在,让高层次更具反脆弱性;因为更具反脆弱性的个体会胜出,并让上一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这对个体中脆弱的一方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比如餐厅和餐饮市场的相互关系,再比如个体和金融市场的关系。
所以,也难怪作者会感慨,“非常遗憾,自己的错误往往只会让他人或集体受益,好像个人天生就该为了更崇高的利益而非自己的利益犯错。”
我们首先是个体,然后才是群体,再最后才是生态和世界。既然如此,如何更具反脆弱性,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于个体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Part2. 如何识别反脆弱
如何识别反脆弱性,在如上三元结构的定义中,作者已给出初步的判定。从利弊权衡的角度出发,以得和失的对比说明,塔勒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识别方法。
但是,世界是复杂的,一眼可见的真相,只存在于极简单的模型中;稍具复杂的事物,隐蔽性很强,得失之间就没那么容易区分了。
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别阐述类似的场景,并提供了一些可行方法。这里,我尝试提炼一二,供大家参考。才力有限,不免有断章取义的嫌疑,还请谅解。
1. 时间效应
塔勒布阐述了一种新的定义——林迪效应。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所以作者认为,“易于遭遇黑天鹅事件的事物最终将被历史所吞噬,因为时间将提升该事件的发生概率。”
也因为此,作者表示,他喜欢那些经久考验的饮品,比如咖啡、纯净水、酿造的酒水等,而对于含各种添加的新式饮料则嗤之以鼻,他认为,未经时间考验东西,很难说是健康的。
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矛盾。回到起点,咖啡首次被发现并引入生活时,是不是也是不健康的呢?从这个角度讲,提倡反脆弱性,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创新,从而导致社会进步的板结?!
作者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期预测要比短期预测更可靠,这是一个有趣的明显矛盾。”
作者提到的另一个“拖延症”例子,则更是有趣。塔勒布以自己的经验来说明了,时间会帮我们做出选择。
“人类是非常不擅长过滤信息的,特别是短期信息,而拖延则是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的较好方式,它能使我们避免由于冲动而轻信某个信息。”
一长一短,所以记录这两个点,自然是我认同“时间可暴露脆弱性”这一观点;当然,选择目标不同,需要考虑的时间跨度也会不同。
不过,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在有关选择的抉择时,还是要辩证地来看待“时间”问题;有些时候,适当的冒险(试错),未尝不是一个突破的关键点,正如金融领域的案例。
如果你90%的资金是以现金的形式持有,或以所谓的“保值货币”的形式储存的,而剩下的10%的资金则投资于风险很高或者说极高的证券,那么你的损失不可能超过10%,而你的受益是没有上限的……
其实,这也是应对脆弱的方法之一:杠杆策略,这个后面我们再讨论。
2. 毒物兴奋效应
提起孩子教育,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认同一个道理——温室的花朵虽然娇艳,但难以抗击冰雪的严寒。放在这里来看,就是脆弱性吧。
基于此,我们偶尔也会提倡“挫折教育”。虽然少有坚持下去的时候,但出发点无非是希望孩子能早一些经受可控范围的打击,等待长大以后,能更加坚韧,如此才能承受更多。
其实,类似的刺激,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毒物兴奋效应”。
毒物兴奋效应是指,小剂量的有害物质实际上有利于机体健康,其能起到药物的治疗作用。一点点的危害,只要不是很多,只会造福于机体,使其成为更好的整体,因为这点危害会触发一些过度反应。……,毒物兴奋效应才是常态,缺乏毒物兴奋效应则对我们有害。
毒物兴奋效应在很多领域发挥着正向或负向的作用。比如健身,总是在你即将放弃的时候,如果还能坚持一下,效果才是最好;再比如企业,一帆风顺的结果,多是紧要关头迎来当头棒喝,抗的过去,自然会越来越好;所以此,百年老店才尤为难得。
这些都是正向的反馈,也所以此,才有了那句话吧,“失败过的人,才更值得期待”。这句话,在有些企业甚至被定义为干部上岗的必要条件之一。塔勒布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只是语言各有不同而已。
当然,要提醒一点,“毒物兴奋效应”,所谓的毒物,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基线,一次垮了,然后,自然是没什么然后了。当然,这就是负向的信息了。
3. 减法原则,少即是多
书中有一段,看到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塔勒布提到,自己一直在践行“少即是多”的理念,这对他做决策很有帮助。
他认为“必须做的决定,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当然作者也补充说,“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原因比两个原因更好;只是说,如果你通过努力想出一个以上的原因,你实际上正在试图说服自己做一些事情”,那这件事情可能本身就不是你想做的。
对于选择困难症者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可以拿来即用的好方法。
和抉择相似,复杂的系统一定是有更多的环节参与的,看似稳定的背后,其实是更难掌控,也更容易出错。所以,在可选择的时候,自然是越简单,越安全(具有反脆弱性)。
当然,这中间还是会有一个度的问题。至少,于我而言,同一事情,如果能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自然远胜于思前想后却草草了事的可能。
这个角度讲,挥刀斩乱麻,也该是反脆弱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4. 控制,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的对比
“如果说一切自上而下的东西都会使我们变得脆弱,并且阻碍反脆弱性和成长,那么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适量的压力和混乱下反而能够蓬勃发展。”
有关控制的问题,塔勒布以罗马帝国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瑞士自下而上的管理做了对比。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强管控的帝国早已分崩离析,弱管控的组织却在洪流中成为了世界经济稳定的中心。
听着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些断章取义的感觉。分别截取历史的片段来对比,总有些差强人意。历史环境不同,技术背景不同,甚至人的不同,两段管理很难放在相同的纬度上来直接对比。
其实,提起管控,读书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在回味的是凯文.凯利的《失控》。书中,凯利对自下而上的分布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预言,只有在这种完全失控的状态下才能进一步孕育出超越人类的存在。
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分布式智能是未来的趋势,但是,进化的代价就是——失控。”
凯利以蒸汽机的发展做了说明。蒸汽机的发明,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但这一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更多控制的加入,越来越复杂的系统,给运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好处是,挑战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动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理论和反馈系统也在逐步提高,直到有一天,系统趋于“完美”。
在我看来,塔勒布担心的事情,恰恰是发生在“完美”之后。因为对“完美系统”(强管控)的信任,意料之外的事故演变出层出不求的黑天鹅,让人类损失惨重。
在另一本书《黑天鹅》中,塔勒布首次提出了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的概念,分别对应这个世界不同事物的两种统计学属性。
平均斯坦,指的是不会因个例而导致统计数据巨变的统计对象,比如说成年人的身高,就属于平均斯坦。
而极端斯坦,指的是会因为个例而导致统计数据巨变的统计对象。比如人的财富,在一定数据样本范围内就属于极端斯坦。
在中国随机抽取1000个人,可能平均每人财富是500万人民币(有种被平均的感觉0.0)。但假如这1000个人里抽中了马云(极端小概率事件),平均财富值就上亿了。
这里,塔勒布把“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的概念引入到了波动变化的描述之中。极端斯坦的环境下,波动很小,但一旦出现就是灾难性的,甚至是传染性的,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平均斯坦”之下,虽然波动较大,但因为随时应对的存在,但不至于出现导致系统崩塌、无可挽回的局面。
塔勒布拿一对分别任职“金融分析师”和“出租司机”兄弟二人的故事做对比,可谓是击中了读者的软肋。同样面临经济危机,高收入且稳定的哥哥,在出租司机的弟弟面前显得那么无助。
在我看来,这种判断还是武断了一些。技术的演进,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能否定。但是,我们切实也要看到,随着技术和管理的革新,极端控制之下,系统也确实越来越稳定,这是好事。
但与此同时,惯性的思维会越来越影响我们的认知,已有的历史和对完美控制的信任,让我们对未知的风险越来越缺乏敬畏之心。我想,也所以此,黑天鹅才会变得这么层出不求吧。
所以,控制会带来更难预料的风险,越是完美的系统,我们越应该保持足够的清醒。我想,这是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之间最需要留心的问题之一吧。
Part3. 如何才能更具反脆弱性
识别了脆弱所在,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解决之道。如何才能更具反脆弱性,针对前一段提到的内容,先整理如下。
1. 可以用“毒物兴奋效应效应”来增强自身反脆弱性;2.可以采用从下而上的管理方式,由个体互联成蜂窝状的系统;3.针对新事物可以先观望一段时间,不着急尝鲜;4. 大致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可以用少即是多的建议简化做决策的关注点……
不过,针对如上总总,都还是分离的点,不足以形成一些系统的观念。结合书中内容,我尝试整理一二。
第一,也是最关键的,要具备反脆弱性,首先不能排斥波动。世事无常,我们要敢于拥抱变化,如此才可能在不确定性中受益。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多年前,作为一名工程师,自己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超出预期的变化,每有计划外的人或事出现,总不免一通火,或者是自己憋屈许久。可是,现实给我好好的上了一课。
回头来看,还是短视惹的祸。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认为眼前的一切会持续(无意识的),人会理所当然地彼此坦诚、相互支持,自己也可以一直安安稳稳地不缺一份工作,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会来折腾,实在不行,换一就好。
这种天真,有一年,因工作上的事,一夜翻盘。这才发现,原来世界不是总会顺着自己的想法来的,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组织更是复杂多变。洪流中,如果不能找到心之所至,注定有那么一天,天真会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所以,这些年过去了,虽然还是很难如塔勒布所言,“爱上随机性”;但至少,变化来临时,自己不再那么难以接受;反倒是,当坦然面对变化,并能根据事实及时调整心态,所谓的困难和不确定,不再那么难以接受,努力后,往往还有更大收获。
真实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福”!所以,回到原点,想具有反脆弱性,先从接受世界会变,接受当下的人和事开始吧。
惟其如此,一切才有了改变的可能。
第二点,虽然没有单独成章,但塔勒布还是提供了一种很具体的方法论,而且在多个章节中都有提及,那就是杠杆策略。
杠铃(或双峰)策略是一个实现反脆弱性,并向三元结构的第三类转移的方法。……,作家如果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得更好。
所谓的杠杆策略,在我理解应该就是两手准备的意思。大到经济和投资,小到个人生活,无不如此。
正如前文所述,低风险但收益较低的保守型投资和高风险但高收益的激进型投资,是杠杆策略的典型应用。
这里,大量但稳定的投注自然是保守型。这样,即便投资失败,但已知的损失是确定的。可控的范围内,不会有灭顶之灾的风险。但少量的高风险高回报投入,却可能让你的收益没有上限。如此两全的策略,也难免被许多投资人奉为瑰宝。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你要能守住高回报带来的诱惑,坚守保守和激进投资的比例。股票市场中,少有一路稳赚的,究其根本,就是在诱惑面前,权衡的天平倾斜了。
投资之外,读书也是一例(塔勒布的经验,稍有偏颇,但值得借鉴),校园的学习是确保知识的积累,重点能帮助你拿到学历,这是多数成功的敲门砖;但是,真正学有所成,还是要回到本心。抽出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兴趣所在,深挖钻研,如此才更有可能做出成绩。
其它如工作和爱好的平衡,家庭和生活的平衡,理智和疯狂之间的平衡……莫不如是。
写到最后这一条,我想到一部电影,很是经典的丹麦电影《酒精计划》,如果你觉得生活太过无味,不妨适当尝试“疯狂”。只是,还是回到那个点,度要把握好!
电影说,当“血液中酒精的含量维持在0.05%酒精浓度”时,人会更有创造性。几位老师的实验,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但最终几位老师也都因为不可控制的酒精“嗜好”,还是以失败告终;故事再次验证了一点,“诱惑”面前,难度自己的事实。
杠杆策略避免了个人在一条路上走到黑的风险,让人生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做好取舍,不失为应对脆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三,冗余,深淘滩低做堰。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二个具体的方案。只是,这一次,塔勒布提的更零散,甚至没有专门为此展开,仅在某些章节零碎提及。但是,如果你用心体会,这一观点又贯穿本书始终。
有关“冗余”,其实在我华夏文明,古人早有经验。名震世界的都江堰,就是最典型代表。“深淘滩,低作堰”,李冰父子都江堰治水的这一经典所在,最好地体现了“冗余”的概念。
在我看来,用“深淘滩,低作堰”这一概念代替塔勒布的“冗余”观点,作为实现“反脆弱”的工具之一,其实还能更准确一些。
“深淘滩”就是指每年岁修时,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宝瓶口进水量水量不足,难以保证灌溉。
“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修筑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深淘滩,低作堰”,除了在适当的季节做厚防护,还动态地考量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水量波动。历经千年,都江堰仍在成都平原发挥水利枢纽的作用,其成就不容置疑。
近些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2009年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出了“深淘滩,低作堰”新理念,针对金融危机时期的企业管理,给出了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战略。
“深淘滩”指的是企业内部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低作堰”指的是如何处理与运营商的关系。运营商是客户,是衣食父母。作为制造商,必须高度关注、深刻理解客户的新诉求。
现在,“深淘滩,低作堰”的理念,更是在逐步成为许多人为人处世的知道方针。
“深淘滩”就是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修身养性,厚德方能载物。只有胸怀大志、心胸开阔、心怀天下,才能做出更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事。“低作堰”就是要谦虚谨慎,要低调,只有这样,才不会受损。
如上百度内容,很好体现了人生厚度的智慧,值得反复品味。
回到现实,系统做足防护,组织做深梯队,粮食最好储备,个人做好积累……无不是“冗余”概念的体现所在。
敏捷、高效、断舍离……,当这些新鲜词汇泛滥的当下,突然有人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考,这很值得我们庆幸。唯有这些居安思危的“警示之言”,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真实地做到“深淘滩低做堰”。
写在最后
读书一个多月,整理又一个多月,前前后后,用了近3个月时间,来思考、整理这本书的收获。
还是很值得的,这本书,“读+整理”的过程,其实和自己平时思绪很有些类似。生活中,有些想法零零碎碎,脑海中会偶有闪烁,但从没有哪一次能静下心来整理;或者,等想整理的时候,这些念头,早已不知所踪。
这一次,借读书机会下决心整理一下,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40载人生,也算是有了一个总结。
新年即将到来,惟愿亲朋好友们(包括您)都能越来越反脆弱!都能越来越进步!都能越来越好!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谢谢!
2021/12/30
《反脆弱》经典摘录
前言P6,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有些事物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前言P7,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前言P7,反脆弱性偏好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我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聪明但脆弱的人。……,反脆弱性和脆弱性是同一波谱上的不同波段。
前言P8,我们…能使用一个简单的不对称测试来检测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事物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前言P9,如果说一切自上而下的东西都会使我们变得脆弱,并且阻碍反脆弱性和成长,那么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适量的压力和混乱下反而能够蓬勃发展。
前言P9,(不要)忘记一条最主要的道德法则:你不应该为了获得反脆弱性,而利用别人的脆弱性。
前言P10,我们的头脑倾向于将历史以更平稳和更线性的状态呈现出来,这导致我们低估了随机性。……,你寻找秩序,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你拥抱随机性,却能把我秩序、掌控局面。
前言P16,脆弱性可被表述为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而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欢随机性、不确定性、混乱、错误、压力等。……,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欢压力、伤害、混乱、事故、无序、“不可预测的”后果、不确定性,以及十分重要的时间。……,反脆弱性的定义从一定程度上是从脆弱性的明确定义中推导出来的。反脆弱性的事物喜欢波动性等,也喜欢时间。
前言P16,一切做出非线性反应的事物在某个随机性压力下要么是脆弱的,要么是反脆弱的。
前言P17,如果你可以承受有限的伤害,对小错误具有反脆弱性,那么时间会带来最终令你受益的错误或反错误。这就是你的祖母称为经验的东西。脆弱的东西则会被时间击垮。
前言P19,一个人的个人经验是其观点的真实性和真诚性的背书。
前言P23,“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三元结构,为世界万物在脆弱性频谱上的位置绘制了一副完整的地图,……,请注意,脆弱类和反脆弱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前言P26,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前言P26,我们来看看健康问题,加法都归于脆弱类,减法则归于反脆弱类。
P8,达摩克利斯之剑代表了权力和成功带来的副作用:只要你想掌握重权就不得不面临这种持续的危险,因为定有人会积极致力于推翻你的统治。…… 它会在长时间的平静后突然降临,也许是在人们习惯于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出其不意地降临。当你拥有更多的东西以致失败的成本更高时,“黑天鹅”事件便会与你不期而遇。
P11,毒物兴奋效应…指的是小剂量的有害物质实际上有利于机体健康,其能起到药物的治疗作用。一点点的危害,只要不是很多,只会造福于机体,使其成为更好的整体,因为这点危害会触发一些过度反应。……,毒物兴奋效应才是常态,缺乏毒物兴奋效应则对我们有害。
P13,人类总是无法脱离他们通常熟悉的环境来理解事物。……,这种无法跨领域理解事物的情况是人类固有的缺陷,只有当我们努力克服和突破这一障碍时,我们才能开始获得智慧和理性。
P16,对社会来说,我们越富有,就越难量入为出。富足比贫困更难对付。
P17,有人说,好马与劣马一起比赛,最终会越跑越慢,而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则会越战越勇,并一举夺魁。压力源、反毒物兴奋效应与挑战的缺乏都会导致应激反应不足,从而降低最佳表现的水准。
P17,如果你急着要完成某事,不妨将其交给办公室里任务最繁忙的那个人去做。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都会被浪费掉,因为空闲时间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无心向学,而一旦忙起来,他们往往会在其他任务上也更为积极。过度反应在这里再次显现。
P18,过度反应机制或类似的机制会使我们在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更好地集中精力,就好像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但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则适得其反。
P19,一个过度反应的系统一定会采用超额模式,建立额外的能力和力量,预期更坏的结果,对有关危险发生概率的信息做出反应。……,即使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这种额外的力量也能带来一定的益处。
P20,(有时候)冗余不是防御性的,它更像是投资,而不是保险。……,想想我们是如何训练举重的:身体过度反应和过渡准备,以应对压力(当然,以生理极限为限)。通过这种方式,身体才能变得更强壮。
P20,拉丁诗人兼哲学家卢克莱修写道,“只有傻瓜才会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就是他亲眼所见的最高的那座。”
P22,一旦一个人能努力克服领域依赖性,那他就能看到,过度反应的现象无处不在。
P26,我从未听到外界对你的指责。你已经证明了自己根本无法激发别人对你的嫉妒。(临终前,塔勒布祖父对其大儿子的评价)
P27,教你一个简单的直接启发法来检测一个人声誉的独立性和强韧性,甚至反脆弱性;……,那些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甚至在海滩上也得衣冠楚楚的人则极易受到有关他们的信息的影响。
P27,只有当你不在乎你(在经济圈的)名声时,你才有可能赢得良好的声誉。
P34,反脆弱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压力源的刺激频率非常重要: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尤其是在急性刺激后经历较长的恢复期,……,这样的压力源肯定比一个温和但连续不断的压力源有益,后者大多是让你在生活中赶到压抑的东西,……,话句话说,这是文明带来的压力。
P36,正常状态离不开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信息的连续交换,以及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波动性一旦被剥夺,它们就会受到伤害。
P36,我的悲伤,突如其来的焦虑,实际上是智慧的第二来源——甚至是第一来源。
P37,你学习一种语言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在一个多少有些压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表达某些迫切需求的情况下,借助困境,在反复的错误中进行学习。
P39,如果作者的写作过程极其无聊,那么他写出来的作品也一定会让读着感到极其无聊。
P42,由于存在多个层级和层次,反脆弱性变得更复杂,也更有趣了,……,因此,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可能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整个系统才能更具备反脆弱性。……,非常遗憾,自己的错误往往只会让他人或集体受益,好像个人天生就该为了更崇高的利益而非自己的利益犯错。
P43,进化最有趣的一面是,它非常依赖反脆弱性,它喜欢压力、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乱。而个体生物则相对脆弱,基因库正利用冲击来确保优胜劣汰,从而提高整体的适应力的。
P44,如果有机体只有一次有限的生命,并且在代际延续的时候能够进行修正,那么它就不需要预测未来的情况,而只需要对事物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有个极为模糊的概念。事实上,即使是模糊的方向也没有必要预测。
P46,正如我不断重复的,自然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反脆弱性的,但这一范围的临界点非常高——相当于无数次的冲击。(不同层次的反脆弱性强度不同、临界点也各有不同)
P47,在等级链条上高于某个生物体的其它生物体将从前者的损坏中受益。从外部来看,这似乎是毒物兴奋效应,但从内部来看,却有赢家和输家。……,(或者说)较高层级事物的反脆弱性有赖于较低层级事物的脆弱性,或者较低层级事物的牺牲。
P48,对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来说,错误带来的损伤应该小于收益。当然,我们谈论的是一些而非所有的错误,那些尚不至于摧毁系统的错误有助于防止更大的灾难。
P49,我们所谈论的是局部而非整体的错误,是微小的而非严重的和毁灭性的错误。这有助于我们将好的和坏的系统区分开来。好的系统,如航天业天生就会有些彼此独立的小错误,或者说彼此负相关的错误,一个错误的发生会降低未来出现事故的概率。这是区分反脆弱性环境和其它脆弱性环境的一种方式。
P49,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经济系统,我们必须消除第二种类型的错误,即容易蔓延或传染的错误(比如银行崩溃)。
P50,变化导致错误,也会增强适应性,它还会让你知道谁是你的朋友。……,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某些人是什么样的人,直到他们有机会违反道德或伦理规范。
P50,我对失败者的特征描述就是,失败者往往在失败后不内省、不探究,觉得难堪,听不得批评,试图解释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用新的信息丰富自己,并开始新的历程。
P51,犯了很多错误的人要比那些从来没有犯过错的人更可靠。
P53,“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另一种解读),……,幸存的种群显然比最初的种群更强壮——但这不是从个体层面上来说的,因为弱者都死了。为了改善系统,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P56,英雄主义以及它所赢得的尊重是社会对于那些为了他人而承担风险的人所做出的一种补偿。
P65,自然偏爱小的错误,但人类却不喜欢错误,因此,当你依赖于人的判断时,你就只能任凭厌恶反脆弱性的心理偏见摆布。
P69,“小”在其他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一种美。事实上,“小”汇总起来比“大”更具反脆弱性。……,这种自下而上(无为而治)的波动和自然体系的波动有一个明确的数学属性。它产生了一种我命名为平均斯坦的随机性,而非无法控制的极端斯坦。……,平均斯坦包含很多变化,但没有一个是极端变化;极端斯坦的变化不多,但都是极端变化。
P73,做事时如果拘泥于计划,不善变通则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太随机、太不可预测的,我们怎么可能基于未来的波动性制定政策?生存取决于适应性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
P77,帝国的运作方式(主管某些事物)与半独立的区域自治(允许区域处理自己的事物)的结合,要比强行推行统一主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更具稳定性。
P82,出于同样的原因,稳定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挫折,企业在长期的稳定繁荣中变得非常脆弱,隐藏的脆弱性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暗积聚,因此,将危机延后并非良策。……,一个持续波动的市场不会让人们长时间处于没有任何“洗牌”风险的平静期,但这也防止了那种摧毁性的市场崩盘。(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P83,(驴子事件的启示)当某些系统陷入危险的僵局,只有随机性才可以解救它们,给它们自由。
P93,权衡利弊的方式:概率收益减去概率成本。
P102,我们应该控制什么呢?通常来说,通过干预来限制规模、集中度和速度都有利于降低“黑天鹅”风险。
P103,强调为他人做了什么远比强调帮助他人避免了什么更能让人感恩戴德。
P105,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人类有一种推延的本能。……,由于拖延源于我们的自然意志,其传递了我们自身动力不足的信息。因此解决方案就是换个环境……,让自己不要那么纠结或者压抑。
P106,人类是非常不擅长过滤信息的,特别是短期信息,而拖延则是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的较好方式,它能使我们避免由于冲动而轻信某个信息。
P120,在“黑天鹅”领域内,总有知识无法达到的极限,无论统计学和风险管理科学发展到如何复杂的程度。
P129,至于胖子托尼,令他反感的东西完全不同:他最讨厌徒有虚名的人,也就是事无巨细都要插手但往往错过事物本质的人,因为他们说的话永远都不着边际、不知所云,无法切中要害。
P130,无所事事的人总是无法驾驭内心的不满和好奇,并因而成为它们的努力。……,好奇心(则)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就像上瘾症一样,你越是满足它,这种感觉就越是强烈——书籍有一种神秘的传播使命和能力,这一点对于整个房间满是图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P133,一个人所受的尊重是与他为了自己的理念而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
P141,斯多葛主义的主治就是驯化情绪,而不一定是消除情绪。……,在我看来,现代的斯多葛主义践行者就是能够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转变为事业的人。
P142,赛内加曾说过,财富是聪明人的奴仆,愚笨者的主人。
P143,财富会让我们在逆境中损失更多。如果在命运安排的事件中,你失去的比能够得到的更多,那么你便出于一种非对称,而且是不利的非对称。
P143,要知道为什么非对称性能像波动性一样带来回报,只要想一下,如果你失去的比得到的少,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少,那么你会喜欢波动性,因而你也是反脆弱的。
P144,脆弱性意味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意味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非对称性。反脆弱性意味着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意味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非对称性。
P145,杠铃(或双峰)策略是一个实现反脆弱性,并向三元结构的第三类转移的方法。……,作家如果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得更好。
P148,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和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事件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如果你90%的资金是以现金的形式持有,或以所谓的“保值货币”的形式储存的,而剩下的10%的资金则投资于风险很高或者说极高的证券,那么你的损失不可能超过10%,而你的受益是没有上限的,……,杠杆策略解决了罕见事件的风险不可计量且易受错误估计影响的问题,也就是说,金融杠杆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
P151,职业也是可以分阶段的:先做非常安全的工作,随后从事投机性较强的工作。……,许多像蒙田一样从“行动者”变成“思想家”的人 也采取了这种阶段性的杠铃模式:先埋头行动,随后埋头思考。
P152,更多的杠杆策略:做一些疯狂的事情,就像希腊人在饮酒讨论会进行至后半场时所表现的那样,而在更大的决策上保持“理智”。
P159,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则意味着他有改变的选择权。……,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使你不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P162,财富足以让你获得财富所带来的大部分优势(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独立性,以及只关注于你所感兴趣的事情),并且你还不受其副作用带来的影响(讨厌的社会关系)。
P163,当非对称性对我们有利时,我们不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进一步引申:当我们有一定的优势时,我们不需要完全了解某一事物。可选择性带来的优势就是当你正确时,你会获得更大的受益,这使你不必每次都正确。
P164,除非你面对选择权和各种选择,否则你将永远不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真正喜好。
P164,泰勒斯自己赚钱资助自己的哲学研究,成了自己的赞助者,这也许是我们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同时实现财务独立和拥有知识生产力。
P167,选择权的一个属性是:它并不关心平均结果,而只关心有利因素,因为不利因素并不会超过某一界限。
P169,如果你有“可选择性”,那么你所需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情,以免伤害自己,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受益了。
P171,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做出最佳选择。
P172,选择权不仅受益于可变性,也会从小成本的错误中受益。因此这些错误就类似于选择权——从长远来看,幸运的话,错误会带来收益;不幸的话,错误会带来损失。
P174,选择权赋予人获取有利因素而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机会。选择权就是反脆弱性的武器。
P181,在一个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要找寻什么的环境中,每次尝试都会使你更接近那个东西。我们从失败的尝试中能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方向。
P201,我们还要接受另一个教训,大脑中装满太多的技巧和方法,往往会使人忽略基本的东西。……,所以,少即是多:一方面,研究得越多,就越容易忽略基础但根本的事情;另一方面,行动能将事情剥茧抽丝,直至剩下尽可能简单的模型。
P205,我认为这种进化不是关乎思想之间的竞争,而关乎基于这些思想的人和系统之间的竞争。一种思想之所以能够幸存,不是因为它在竞争中胜出,而是因为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幸存了下来。
P210,我们并不是把理论付诸实践,我们是在实践中创造理论。……,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
P225,规划使公司无视选择权,因为它的行动方针已经过于僵化以至于无法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了。(个人观点:规划还是要有的,但不宜过长,要允许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P228,总结一些规则:1. 寻找可选择性,事实上,根据可选择性对你要从事的业务进行排名;2. 最好选择有开放式的而非封闭式的回报的业务;3. 切勿以商业计划为投资对象,而是以人为投资对象,寻找一个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换6种或7种,甚至更多种工作的人;4. 不管你的业务是什么,请确保你选择了杠杆策略。
P234,赛内加,…… ,用他的话来说:“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P235,我以人们的周旋能力为筛选标准进行选择,好学的人一般不善于人周旋:他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任务。
P236,我认为,…哦,只努力在少数科目上取得高分,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的人是一样的:只要让人们稍微远离一下他们的研究领域,你就能看到他们是如何丧失信心和一味抗拒的。
P237,我发现,不管我选择什么学科,都可以深入而广泛地阅读,以满足我的好奇心。而且我可以利用人们后来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性,以自然的刺激作为深入学习的主要动力。就像企业要有价值就必须无为而治一样。一旦在看某本书或研究某个课题时感觉无趣,我就会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是完全放弃阅读。……,所以,我的诀窍是,你可以厌倦读一本特定的书,但不要厌倦阅读这个行为。……在学校被灌输的东西,我已经忘光了;而自己决定读的东西,我仍然记得很牢。追随自己的爱好来选择阅读的重要意义,莫过于此。
P238,又一个杠杆策略,在学校里只求通过考试,把时间花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上,不期望从学校里得到任何东西。
P248,事物过于复杂,乃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如果什么都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磨灭了人性。
P251,真与假(我们所谓的“信仰”)在人类的决策中扮演着糟糕的、辅助性的角色;起主宰作用的是真与假所带来的回报,而这几乎总是非对称的,一个结果会比另一个结果更大,也就是存在积极和消极的非对称性(脆弱性和反脆弱性)。……,(换句话说)概率(真/假)在现实世界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带来的影响。
P262,意识到脆弱性,是因为我发现瓷杯对影响它的波动性缺乏抵抗力,很容易受伤害。……,对于脆弱的事物来说,冲击带来的伤害会随着冲击强度的提高而以更快的速度加剧(直到达到某一水平)。
P265,对于反脆弱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小)。
P266,如果你从一个给定变化中获得的利大于弊,那么你由此绘制的曲线就是凸性的;反之,就是凹性的。……,如果你从波动中赚到的钱比你失去的要多,那么你会喜欢更多的波动性。
P273,当一个人别无选择,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而且是不计成本地采取行动时,忍痛行为就发生了。……,(而且)忍痛会因规模加大而恶化,规模大的东西,面对某些错误时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在可怕的忍痛情绪下。随着规模进一步增大,其代价会非线性增加。
P277,规模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大公司的错误最终往往会危及邻里。
P281,我针对政府制定了一条黄金法则:不准借钱,强制实现财政平衡。
P287,当我意识到脆弱性直接源于非线性和凸性效应,以及凸性是可衡量的,我都会兴奋不已。检测伤害是否加剧的技术适用于任何需要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决策的情况,以及风险管理。
P294,如果我们的收益是线性的,那么我们在50%以上的时间内都不能犯错,而如果我们的收益是凸性的,我们不能犯错的时间就要少得多。反脆弱的隐形利益在于,你犯的错可以多于随机性错误,而且你最好仍能得到出色的业绩。这里少不了可选择性的力量——变量的函数是凸性的,所以你可以在犯错的情况下仍有不错的收益——不确定性越高越好。
P295,如果你拥有有利的非对称性,或正凸性(选择权是特例),从长远来看,你会做得相当不错,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表现优于平均水平。不确定性越强,可选择性的作用越大,你的表现就越好。这个熟悉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
P300,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过不输棋而取胜;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制定了许多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只要采取一小部分措施,你便能有效面对大部分风险。……,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某个事物就是什么,但证伪总是比证实更容易找到依据。
P302,减法(少即是多)也是一种杠铃模式。更重要的是,他是凸性的。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自己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P304,当今几乎所以东西都是赢家通吃的效应,包括伤害和收益的来源。因此,正如我将说明的,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或增加反脆弱性)。
P305,我一直凭直觉在使用“少即是多”的理念,……,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出一个,那就不要做。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原因比两个原因更好,只是说,如果你通过努力想出一个以上的原因,你实际上正在试图说服自己做一些事情。必须做的决定(在错误面前是强韧的)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
P309,可以肯定的是,易于遭遇“黑天鹅”事件的事物最终将被历史所吞噬,因为时间将提升该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期预测要比短期预测更可靠,这是一个有趣的明显矛盾。
P315,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林迪效应)。
P323,大自然中的一切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分型结构——杂乱、富含细节,但是遵循一定的模式。
P348,如果大自然中有什么事情你不理解,那么它在超乎你理解能力的更深层面上一定是合理的。
P355,要更成熟,你必须接受你并非无所不知的事实。
P365,(牛和狮子进食区别的启示)从环境的随机结构中总结出以下原则:当我们吃素时,我们就需要稳定地摄取食物;当我们吃肉时,我们可以更随机地进食。因此,从统计上说,我们也应该随机消耗蛋白质。
P367,有证据显示,我们在约束的压力下只会变得更加体力充沛和健康。
P375,英雄主义与代理问题正好完全相反,他是指有人选择为他人承担对自己不利的状况(冒生命危险,或伤害自己,或者在较温和的情况下吃一点儿亏)。……,我们之所以还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某些人在某个阶段为我们承担了风险。
P380,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如果你承担风险,那么,那些不承担风险的人带给你的侮辱只不过如同牲畜的吠叫:你不可能因为狗朝你狂吠而感觉受到了侮辱。……,在传统社会,那些承担风险的人即使失败了,也比那些无需面对风险的人拥有更高的地位。
P382,我们需要建立冗余、安全边际,避免优化,以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的风险敏感度中的非对称性。
P382,如果你有自己的看法,你就必须这么做。否则,你就不会持有真正的意见。
P386,一个人究竟是不是愚蠢的人,只要看看实际记录和行动就知道了。行动是对称性的,不允许过滤式选择,因此消除了免费选择权。当你看到某人行动的实际历史记录,而不是他在事件发生后发表的想法,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P391,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
P394,“十选一”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处死的人超过10%会削弱军队的力量;而处死的人太少,则无法消除懦弱的现象。
P399,理论背后的主要人物、所谓的理论创始人,应该是一个相信这个理论、以之为信念,并愿意以昂贵的代价秉持这一信念、确保自然得出结论的人;而不一定是在喝甜酒时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人。只有真正相信的人,才能避免最终自相矛盾,并且陷入事后预测的错误。
P408,(阿拉伯的劳伦斯)它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所说的话。
P421,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如果感觉做某事很傻,人们就不会去做,但是在一群人的情况下,他们却会参与这样的傻事。
P424,沙伊挖掘到了核心: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P425,玻璃杯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 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