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感觉到上海的冬天了,阴阴的冷。
下班,天已全黑。回家赶紧熬锅最爱的鲫鱼豆腐汤,雪白的鱼汤,热乎乎的一大碗,温暖了忙碌一天的胃。
妈妈喜欢吃鱼,小时候家里常做鱼汤。最多就是这道鲫鱼豆腐汤。那时鲫鱼都是野生的,小小的,五六条一盆。买回来,洗干净,用油煎了,砂锅炖上,再放块豆腐,熬到浓浓的奶白色,撒一把碧绿的葱花,咕嘟嘟地冒着热气端上桌,喝一碗,仙得眉毛都掉下来。
鱼汤是我的最爱。虽然自己比较笨,鲫鱼骨头多,常常一不小心就会卡到喉咙。那时就吞很大一口饭,把鱼骨头顺下去。但我还是喜欢,慢慢地学会吃鱼。妈妈说鲜的鱼骨头都很多。现在想想,好东西都是得花点功夫才能享受到。还有一阵家里养猫,我喝汤,它吃肉,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等到生孩子后,鱼汤成了每天的功课。一天喝两顿,每次两大碗。为了宝宝营养好,生生把自己喝成了“奶牛”。好在自己上辈子大概属猫,鱼汤怎么喝都不厌。
宝宝大一点,也喜欢喝鱼汤。自己开始学着做。第一次买回来的活鱼,虽然杀好了,但鱼还在乱动。一手抓上去,又腥又滑,怎么也不听话。手忙脚乱,好不容易弄干净了,放入锅加了水,可是怎么炖不白呢?清汤寡水的,还有土腥味。
那次失败的经验,让我好想念爸爸妈妈家里的那碗鱼汤。原来,真的是“看人挑担不吃力”。爸爸妈妈带大我真不容易。就算熬一碗鱼汤,还是有许多讲究。
打电话请教做汤的秘诀,老爸说,你要喝汤回来帮你熬呀。不过我也做妈妈了,自己总要学习长大吧。仔细问好怎么洗,怎么加水,什么火候,看着简单,没想到真有很多注意事项呢。
鱼要洗干净,肚子里那层黑色的膜要剥掉。洗的时候用热水,这两步可以去掉土腥味。鱼身擦干,锅要用姜片擦热,热锅冷油,鱼下锅不会粘皮。煎到两面起皮金黄,放到砂锅里炖,加满冷水,用大火,开锅盖,煮沸后,仍然保持大火。大概半个小时,汤就会变成奶白。下豆腐再炖一会儿,撒葱花,胡椒粉,起锅。
看着简单的程序,其实我操练过很多遍,才能保证熬出奶白色的汤。稍不留神,就会寡淡,怎么烧也不白。后来每次失败,我就找找原因。刚开始按普通汤的做法,用大火,滚了转小火熬。但这个方法不适合鱼汤,熬不白。有时,盐放早了,汤也不白,后来看了书才知道,盐会跟蛋白质先结合,影响蛋白质在汤里析出。要等快起锅再下葱花,颜色好看,还提香。要开着盖子煮,鱼腥气跑得更快。这些小窍门都是一次次熬汤自己总结的秘籍。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喜欢了,什么都可以研究研究。学营养课的时候,老师还说过鲫鱼和豆腐是很好补充钙和蛋白质的搭配,卡路里也低,特别适合老人跟孩子,推荐多喝。
现在工作节奏快,白天好好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晚饭总是做得格外用心点。我喜欢做这道鲫鱼豆腐汤。读书的孩子很辛苦,营养更重要。把汤熬得浓浓的,看她捧着喝完,满足的样子,自己也觉得很幸福。
过日子就像熬一碗好汤,要用心慢慢地熬,暖暖地喝,才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