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做老师的我们,总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省心省事,希望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达成事先制定的目标。对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孩子大加赞赏,对没有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孩子,我们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甚至大为光火严厉批评。
面对这些“不省心”的孩子,我们往往做不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比如说有的时候孩子考试了,他拿回来的成绩是70多分或者是80多分,父母往往会严厉的对他说:“你怎么考的那么少哇?为什么没有考到90多分呢?”,父母的表情严肃,孩子的眼神无辜害怕。有时候我也是这样对待我的孩子,现在想想真的是很惭愧,我们为什么没有问问自己,我们在上学期间是不是每次都考90多分甚至100分呢?如果不是,那么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何要强迫孩子做到?因孩子偶尔的一次失误批评他,让他感到痛苦和创伤,这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优秀的孩子不缺少喝彩声,普通的孩子更渴望得到鼓励和掌声,他们内心深处最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希望在自己犯错误时能得到心平气和的对待。
在指责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指责,在抱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抱怨。可能我们家长没想到苛刻的要求不仅没能如愿反而增加了许多的烦恼。家长本想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没想到最终受挫折的反而是自己。
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脚印,踏着父母的节奏,跟随着父母的身影慢慢长大的,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爱惹是生非的“熊孩子”,这是受到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复制了父母的缺点。
要想孩子成为幸福的个体,就应该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外界的事物,每当我们对孩子发怒的时候,请压制一下自己,试着把孩子看成年少时期的自己,如果是自己,愿不愿意受到这样的教育,愿不愿意留下痛苦的回忆呢?
只有心平气和才能了解孩子所需,才会给予他想要的东西,陪伴孩子幸福的慢慢成长,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